上了985、211感觉一无所有| 名校的鱼塘陷阱还要压抑多少人的一生 名校的鱼塘陷阱

2016-10-28 灼灼 灼灼所见

“不管一个班级的学生多么厉害,总有一些人是垫底的。在这样一个强手如云的班级里,觉得自己平庸的这种心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这样的垫底区域,是否会有某些可辨别的心理模式?”
——哈佛大学前招生部主任Fred Glimp

当《我上了985、211,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这篇文章刷爆你的朋友圈时,你或许会因其说出了你内心不敢说出的声音而触动,或许因为对原作者消极态度的否定而试图发出自己的声音。

无论怎样,它就这样火了,各自媒体纷纷抛出了自己的声音。遍览评论,我看到严肃的写作人,一针见血低批评了原作者不正常的心理预设,即上了名校就以为自己应当拥有一切优势的固化思维等等。

诚然,大家说的都没有什么错。原作者确讲出了当代大学生的心声。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有偏差,那是一个人的问题,但如果这么多点赞转发者都有这样的问题,那么我们就应该重新重视其背后的深层次意义。

存在就有道理。如果没有滋养的土地,哪里会生长出不协调的心理。

名校的鱼塘陷阱

一个所谓的好学校,可能毁掉你的一生

.
考高分,上名校。

这似乎是扎根在我们心里的观念。上了名校才有可能拥有更广阔的天地,似乎没有什么不对。

但是,我们确已经被它骗了好久好久。

名校的天地再广阔,也不一定有你的一席之地。

或者换句话说,在名校这个大池塘,你是否能确保自己有能力,成为那大鱼中的一条。

即使清华北大最高学府,也是有人来垫底的,每年因为劝退拿不到毕业证的也大有人在。你入校时感觉自己周围光芒万丈,而当你成为最底层的一条小鱼,被大鱼的光辉闪的睁不开眼时,你是否还会坚持自己最初的方向,即使那前途看起来暗淡无光。

即使你很聪明,但是你身边的人似乎比你更聪明。在周围一群更聪明的人的光环下,你曾经引以为傲的优势被剥夺的一干二净。

当你在最热爱的领域,遭到一个低分的打击,分低不是因为你不好,而是因为你相对其他大神实在渺小。你是否还会继续追求下去。

名校不能改变你的能力,却可以给你心态带来致命的打击。没有多少失去希望的人,能有多少能像当年那样激情地去追求了啊。

扭回头想一想,而如果当初你报志愿时稍微放低一些自己对学校的要求,你的人生可能大不一样。

你说,985、211大学的垫底生,和普通大学的最顶尖学生,谁的机会更多,谁的能力更强。以及,谁会在自己热爱的领域,畅快地奔跑。

从一开始,你就和那些大池塘里挣扎的小鱼不一样了。谁知道,人生的这场远不止本科四年长跑中,始终饱含激情的你,会不会做出真正的不凡的成绩呢?

“我们误读了弱者与巨人之间的战争。我们低估了那些看似是劣势的东西的发展空间。只有在小池塘,你才能获得最多的机会,去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如果当初可以放下自己无谓的骄傲,敢于做出世人无法理解的选择,相信你会继续坚持自己的热爱。

被社会固有观念驱使,最后只是遗憾。

注:

.
1.个人认为高校的选择应该根据自己能力来协调,不是传统认为的报的越高越好,也不是极端的为占据尖子生位置而放弃所有好学校去一个特别差的学校,理想的状态我只能说是适合自己的,鱼塘不会太小限制你的发展,也不会太大导致你的优势变得毫无意义。自己把握,让自己成为一条更大的鱼。

2.其实高校的选择还涉及到社会对人才的筛选要以学历作为衡量标准,导致大家对名校趋之若鹜,这个问题是目前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名校可能对你继续学习的热情的影响,综合考虑,自己衡量。

3.已经进入名校但感觉自卑同学,应该重新思考自己对人的价值的衡量体系,是否还停留在高中唯分数是瞻的单一评价体系。大学之后,每个人的价值已经变成多元体系,也就是说,人和人之间是无法比较的。希望你能重视这一点,去真正挖掘自己独特于别人的闪光点。以及,你要知道你不可能再成为一个好学生,因为“好学生”这个单一概念本身已经在多元评价体系中不存在了。你要用这四年去找到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即理想中的你。明确它。而不是仍然因别人的闪光而羡慕导致盲目追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向,我们应只为自己的方向而奋斗。

推荐阅读:《逆转》[加]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