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升級爲什麼這麼難


我們發現很多人對技能的提升和修正是很容易的,因爲技能是否提升,能夠得到及時反饋,結果也很客觀。比如,我想練鋼琴,我彈琴的好壞是很客觀的,發現我某個音彈錯了,立馬就能聽到,因爲有非常好聽,非常標準的聲音,所以只要我想把琴彈好,不斷練習,不斷糾正,總會看到自己的長進

越是標準的,學習起來就越是容易,不是說它不困難,而是因爲它有清晰的目標。學語言,學寫作,學編程,等等都是如此

而對認知的升級就太困難了,因爲你在某個認知水平,大腦會幫助你把所有你接觸到的事物都合理的用你目前的認知水平解釋清楚。

剛看到一個新聞,說在電影院裏有小孩用腳踢前排的椅子,前排的人說不要踢,結果帶孩子的家長怒了,自己親自動手,用腳踢前排的椅子。

這件事都知道是熊孩子和家長錯了,而且錯的很離譜,特別是家長的行爲,感覺那一刻他的智商爲0.但是我們站在那位家長的角度,他能做出這樣的舉動,就說明他認爲當時他做的沒錯,因爲事後他沒有進行任何道歉,理直氣壯。

在他的認知水平裏,公共場合影響到他人不是什麼不道德的事情,或許他也認爲有點不道德,但是如果是小孩子做的,那就必須原諒,而且連抱怨都不能有。

只有這樣的認知水平,才能做出後面幼稚的舉動。這個時候你跟他說,小孩子公共場所影響他人也是不被允許的,他會聽嗎?在他的認知水平裏,小孩子做任何錯事都是可以被原諒的,更何況是自己的小孩

爲什麼改變一個人的認識水平很困難?因爲沒有一個能夠即時反饋的標準來說明,你的認知是對還是錯。一個人闖紅燈,你說他錯了,他不覺得,因爲他沒有看到闖紅燈帶來的後果。闖了紅燈不但沒事,而且還節省了時間,他能看到的是那些等不闖紅燈的人在浪費時間,他的認知就會有這樣的反饋:等紅燈就是在浪費時間,所以纔會無數次的闖紅燈了

認知升級的困難就在於此

那有什麼辦法能夠快一點提升我們的認知呢?李笑來提出了兩個方法:

1. 學習概率,讓你具備概率思維

大家一聽到概率,統計,就頭疼,認識那是非常複雜的數學問題,很抽象。這是在大學學習的時候帶來的“後遺症”

在這裏我想多說兩句,我們應對認知升級困難的解決方法之一就是要具備“概率思維”,請注意,是概率思維,而不是概率學

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呢?區別很大

我發現幾乎每一獨立的學科,都有種獨立的,符合這門學科自己的思維模式,比如,經濟學就要具備“能看到別人看不見”的思維,否則沒法理解

心裏學就要具備“每個人的表現看到他心理本質”的思維,否則你光看錶象,根本找不到每個人行爲的根本原因

生物學要具備“優勝劣汰”的思維,否則無法解釋爲什麼有的生物會滅亡,有的生物會長成現在的樣子

學習編程要具備面向對象的思維,不理解的也沒關係,這是學習編程遇到所必須具備的思維能力

甚至學英語都要掌握外國人的思維,否則很多語句,中國人的思維是不太能理解的

以上每門課學好了,都會花費你無數時間和精力,但是我們只需要掌握其思想就行了,也就是學了這門以後,看待事物的方式和結果和沒學的時候是不一樣的

掌握了每門課的思維方式後,學習就會特別的快。我們不必去把每門課都學的多麼厲害,掌握其核心思維模式後,你看待這個世界的眼光自然就不一樣了

具體到概率學也是一樣,我們不必每種概率的各種算法,各種公式,但只要你具備概率學的思維,就能很大程度提高認知水平,李笑來在問自己文中對這種社會現象用概率學的思維思考的方式已經很經典,我就不多重複了

而掌握每門課的核心思想,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最合適的書籍,能夠用最容易理解的方式講清楚這麼課的核心思想,永遠是最有價值的書籍,如果具體到概率學我會推薦《統計數字會說謊》,具體到經濟學我會推薦《一課經濟學》都是這樣的書籍

我推薦的第二種方式就是:反覆閱讀經典的書籍

有人會問了:什麼才叫經典的書籍呢?其實標準我剛纔已經說過了:

找到能很好提煉出學科最經典的思維模式,並以讀者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寫出來的書籍,就是經典書籍

只此一條標準,足能區分書籍是否經典讀完了我推薦的這兩本書,你會發現另一個世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