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的传说

枸杞又名枸杞子,自古以来就是人们食用、保健的珍品果实与佳酿美酒原料,系多年生木本植物,树龄可达百年以上。枸杞浑身都是宝,子、花、叶、根、皮都可入药,苏东坡在《小圃五咏 枸杞》中就有“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之句。

枸杞是生命之树长青的象征。在古人心目中,枸杞在强身健体、益寿延年方面,是十全十美的极品、神品。古人的这种认识也是源于对枸杞养生作用、药理作用及其历史文化的长期积累、实践与总结。《神农本草经》认为,枸杞子“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须常服枸杞。

枸杞是常用的著名中药,得名于道家,《本草纲目》中说:“道书言千载枸杞,其状似犬(狗),故得枸名。”由于枸杞的特殊药理作用,道家将其视为仙药,叫做“仙人杖”、“仙王母杖”,并有狗入土而化作枸杞的传说。《续仙传》载:一位后生在树丛中看到两只花犬,他去追赶时,两只花犬跑到枸杞树下就不见了,他掘开泥土发现枸杞的根与花犬十分相像,他把枸杞根煮而食之,遂得道成仙。

据记载,枸杞还有诸多别名,如“天精”、“地仙”、“却老”“却署”、“仙人杖”、“西王母杖”、明目子等。《本草纲目》记载:“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春天采其嫩叶作蔬菜炒食,其美名曰“油炒天精芽”,《红楼梦》贾府的宴席上就有这道菜肴,其味清凉可口。《本草汇言》认为,枸杞能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风湿可去,有十全之妙焉。”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诗经 小雅》中就有:“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吴树干、赖长扬二位先生将这两句翻成现代语言:“惘惘登上北山去,采枸杞啊采枸杞”。由此可见,枸杞的生长与食用,渊源久矣。

枸杞的老干老根状如狗形。据民间传说,宋徽宗时顺州筑城,挖土挖出一株枸杞老根,活像一只大狗。人们说这是至宝,将其献给了皇宫。古籍中说:“此乃仙家所谓千岁枸杞,其形状如狗也。” 在宋之前,这种狗形的枸杞也屡有发现。唐朝诗人自居易的诗中就有:“不知灵药根成狗,怪得时闻夜犬声。”苏东坡、黄山谷在诗中称枸杞为“仙苗”、“仙草”;汉代《淮南枕中记方》记载:养神延年不老仙方。

近代也有关于食枸杞长寿的故事。《中外书》记载四川省二百五十岁老人李青云(民国十九年逝世)有一段自述:五十岁那年我入山采药,遇见一位老者,仿佛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他在深山大岩之中健步如飞,我拔足飞奔却也追不上他。过些时又遇见他,于是我跪地向他求教,那位老者拿出一些野果给我,说是:我不过常吃这个东西而已。接来一看,原来是枸杞子。从此我一天吃三钱,久而身轻履健,走一百里路也不疲倦,而且气力脚力都胜于常人。

上世纪70年代,毛泽东主席会见东南亚大使时赠送的礼品就是青海诺木洪枸杞。

推荐热文:

植小颜红黑枸杞与维生素仙草面膜-周韵夏(安利公司营养讲师)

生命时报:气血不足6个表现,4招调理好气血!

张旭:纽崔莱汉本萃新品上市培训

中医药文化说,食物和中药是亲戚关系?

经视健康:安利参与国家“十三五”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项目

家庭医生:枸杞的功效你知道吗?还不赶快枸杞泡水喝起来!

千古养肝圣方:芍药甘草汤(张仲景《伤寒论》)

《流行病学与社区健康杂志》:孕期多补铁  少生低重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