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规》——那些让明清皇帝们“扎心”的潜规则

腐败是诸多封建朝代都想尽办法试图阻住却基本无解的难题,而土地兼并、买官卖官、官场上的“潜规则”渗透进社会的方方面面催生各种权力寻租等问题,往往成为王朝末世腐败的具体表现形式。

所以在不少学者看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怪圈,并不是因为某些人的保守和信念出了问题,而是整个王朝的监察机构和监督手段彻底失效,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和最高决策机构对此干脆感到麻木,进而让整个社会的风气都对腐败见怪不怪,才使得“潜规则”盖过了真规则,让那些我们总觉得为人已经够狠够能耐的开国之君们都对此感到无可奈何。


本书中就详细列举了明清两个朝代里,数位较为出名的皇帝和大臣在“腐败”和“反腐”间的拉锯战。在每一章节的开头,都用高度凝练精辟的文字,概括了一个时期或一个人面对“陋规”的特点。比如对底层官吏有着天然的偏见,所以给基层官员的工资待遇十分苛刻、杀贪官绝不手软甚至不怕株连无辜,但最终没能建立一个没有贪官的世界的朱元璋;大名鼎鼎却注定孤独抗争陋规、至死只被当成道德标杆的海瑞;出身高,从小敬畏父亲,通晓官场陋规却不怕反腐留下恶名、不惜违背父亲处事原则大力反贪、做事有始有终又有改革创建能力建立“养廉银”等制度的雍正皇帝;以及晚清官员里为官清廉,但又有才名又有幸建功立业的曾国藩,与能如鱼得水地运用陋规也能做成事、但终究力尽才屈的李鸿章等人,书中都单独对其性格的形成、处事原则、面对大事件时对陋规的态度,进行了很有说服力的剖析。


另外,书中还通过摘录原文、转述、引用其他史料或书信的方式,尽力向读者还原了当时的整体社会氛围形成的诸多陋规与历史进程对书中主角的影响,所以,无论是人设始终坚持如一的,还是不得不向现实开始低头装聋作哑,甚至开始自欺欺人的——对这些人,上至看似统御四海的九五至尊,下至一生贫穷的底层廉吏,如果不能顺应时代在有利于社会人口和资源的矛盾调配上提出更加有理有力的构想,从而有效改变社会氛围,整肃反腐制度,书中都给出了“仅凭个人担当禁欲主义的标杆很难扭转乾坤”的回答。特别是乾隆皇帝这种能力出众、意志力强,统治前期反腐工作突出、可是后期却带头腐败的矛盾人物,经由他们开了口子的不良社会风气带来的影响,则是最难消除的,也更容易被那些“反面教材”拿出来当作自己无法控制欲望的“挡箭牌”。

本书是一本内容详实、逻辑清晰、材料丰富的好资料书,能给现代人以很深刻的启示,引发厌恶贪腐的人以共鸣,是难得的能集学术性、思想性于一体,并能调动人积极阅读的情绪和感情的佳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