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互聯藍雲CEO劉啓航:雙循環釋放鏈接“管道”機會,雲上基建需要更多專業服務丨新基建50人

2020年以來,伴隨着疫情的加速以及新基建政策的出臺,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了業務上雲的重要性,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業務雲化、智能化等方面的需求變得越來越旺盛。

據賽迪數據表示,2019-2021年,中國雲計算市場規模將保持35%以上的增長速度,到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828.1億元,增長率達到35.4%。未來伴隨着34萬億政策性產業引導基金投入,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上雲機會出現。

對於一批深處雲計算當中的企業而言,新基建政策的東風有望促使他們成爲風口的受益者。然而,伴隨着新時期中美關係的持續動態演變並且正日趨複雜化,一批具有中美兩國產業背景的雲計算企業,卻可能因此面臨了新的不確定性。

在近期由InfoQ特別策劃推出的「中國技術力量」之「新基建50人」欄目採訪期間,我們特別約訪了世紀互聯高級副總裁、世紀互聯藍雲CEO劉啓航先生,就新時期、新基建背景下,藍雲這樣一家同時具有中美兩國產業背景的雲計算企業如何自處?如何理解行業發展以及面對新的挑戰和機遇等問題,進行了訪談交流。

藍雲是誰?

提起世紀互聯藍雲,可能一部分人會對這一家企業感到陌生,但是如果提到微軟Azure,可能很多人都會瞬間關聯到全球雲計算市場領先者等關鍵詞。

實際上,對於國內大多數採用了微軟Azure雲服務的企業而言,提到世紀互聯藍雲就意味着微軟Azure,而提到Azure,必然也將關聯到世紀互聯藍雲。

微軟公有云服務在進入中國之初,爲了保證落地的合規合法以及本地化工作的順利推進,決定選擇一家在本地有長期技術和企業服務積累、對當地市場現狀、政策法規、生態系統等較爲了解的企業合作開展本地化佈局。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微軟與世紀互聯展開合作。2013年,世紀互聯全資子公司——上海藍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雲)正式成立,同年,由世紀互聯運營的Microsoft Azure和Office 365作爲率先進入中國的國際公有云品牌,拉開了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的大幕。

從Microsoft Azure到Office 365,再到Dynamics 365和Power Platform,微軟四雲齊聚中國,都是通過世紀互聯藍雲進行高質量的國內運營。而藍雲也成爲了微軟Azure身後真正意義上的交付者。

可以說,在過去7年的發展歷程中,藍雲經歷並深度參與了Azure在中國市場的落地和發展歷程。而由於長期不斷在一線直接面對客戶需求、解決各種實際問題,這一過程中積攢下的企業服務理念、經驗、知識、技術等能力,也逐漸演變成爲了藍雲的企業財富,使得其自身對於國內公有云企業服務領域的作用也越來越突出。

做雙循環下的鏈接“管道”

新時期全球地緣關係的不斷變化,爲一批同時具有中美基因的企業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而針對我國經濟發展新階段出現的這一問題與挑戰,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新思路成爲了主旋律。

在這一時代大變局之下,類似於藍雲等擁有長期中美企業合作關係的企業如何理解並參與變化,成爲了下一步企業發展的關鍵。

在劉啓航看來,雙循環發展格局之下,在“對內”循環與“對外”循環兩個循環體之間,必需要有能夠讓這兩個循環體之間鏈接的大量“管道”產生,形成紐帶作用把兩個循環體綁定形成交互,避免兩者割裂。而這種“管道”的機會,正是一批具有海內外產業背景的企業可以把握的。

以雙循環背景下的IT數據安全合規性要求爲例。由於大量的企業在國內用的可能是本土公有云服務、但到了國外卻用的是微軟Azure、AWS等雲服務,如今中國、美國、歐洲等都有自己的數據安全法,那麼如何花費大量的時間來評估技術、做必要的數據脫敏以及快速合規落地,這將會是一項技術+政策+法規的長期系統性工作。

在雙循環的理念下,要在保持開放性的同時讓國內業務高速發展,數據安全層面的工作量會很大,這其中需要大量的專業性服務。而基於自身長期幫助海外企業落地中國過程中對中國政策法規、企業痛點理解等方面的優勢,藍雲等企業恰好能夠很好的地滿足相關服務需求。

新基建需要更多“雲服務”

新基建政策出臺之後,大量的海內外資本、國有企業開始跟進推動,這一舉動進一步吸引並撬動了更多的民間資本和企業進入。劉啓航對於新基建背景下未來國內雲計算及其相關產業的發展極爲看好,並且提出了新基建將會帶來更多“雲服務”的觀點,認爲這對於專注雲服務的企業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機遇。

以IDC爲例,作爲整個雲計算產業的底層支撐,在第一批投資進入並完成之後,接着便是項目收工與工程交付,而在交付之後,數據中心要用起來便需要有更多的資本投入做系統、數據、軟件、應用等層面的創新研發,進而產生更爲多樣化的社會價值。

不管未來是誰來用這些已經建好的IDC,只要有資本投入到IDC或者與之相關的更上游環節,就需要有人來做運營和維護,而這正是劉啓航覺得藍雲和行業都可以共同參與的新機會。

此外,伴隨着目前國內雲計算領域內部一些結構性的變化與調整,新一輪的“雲服務”產業發展機會。

據Gartner發佈2019年市場數據顯示,中國雲計算市場底層資源型服務佔60%,SaaS服務層面只佔30%。而反觀全球,以美國爲主導的海外雲計算市場底層資源服務只佔不到25%,SaaS服務則高達64%。對比發現,目前國內雲計算市場還是以資源型需求爲主導,IaaS佔比很高,而美國主導的國外雲計算市場則以SaaS爲主,更強調應用與服務。

“國內雲計算產業發展將從資源爲主走向服務驅動”,在此前接受相關媒體採訪過程中,劉啓航便曾拋出過類似的觀點。伴隨着2020年新基建政策的加速推動,以及用戶對於雲計算價值的認知進一步提升,未來國內雲應用和服務的機會將大幅度提升。

在劉啓航的介紹中,順應新基建政策的出臺,藍雲也提出了“新基建的雲夥伴”全新定位,希望通過“夥伴”這一個不同於甲方、乙方的概念,將自己長期實踐積累形成資源優勢與業務專長推出共享,加速賦能產業。。

新基建下的服務創新

隨着國際國內大環境和客戶需求的不斷變化,在某種程度上,藍雲的獨特價值正在被更多的客戶認可,藍雲希望去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並且輸出更多的服務。

“科技是無國界的,但服務是有國界的。”在劉啓航看來,作爲一家100%的中資企業,雖然微軟爲藍雲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平臺,自身也有很好的服務全球客戶的經驗,但是這些技術和服務在結合中國本土環境運行、爲客戶提升體驗、創造價值等方面依然有許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從客戶角度來看自己。”劉啓航舉了一個例子,“相對於外國客戶來說,中國客戶不太喜歡‘虛擬’的客服,更希望在出現問題的時候有人在身邊幫他解決問題。這是一種文化差異,這種差異也體現了企業如何在本土的環境下更好地服務客戶。也是我們爲什麼在微軟提供的技術和服務標準之上,開始擴展自己的服務。比如藍雲近期推出的雲專員服務,我們希望任何一個客戶都感受到他是我們的VIP,讓客戶體驗舒適、貼心的專屬服務。”這從一個側面也解釋了藍雲在新基建下對服務創新的積極思考。

公有云服務的“爲公”色彩

任職藍雲CEO之前,劉啓航曾在微軟、聯想、惠普、索尼等企業從事企業IT和管理相關工作。訪談接近尾聲,談及劉啓航的個人情況以及藍雲與前幾家企業工作內容的不同之處時,劉啓航的回答是“覺得自己肩負的責任與使命感更大了”。

作爲公有云服務的基本屬性,並不僅僅是一般服務性企業輸出的單一性產品。在公有的基礎設施之上,可能承載着幾萬、幾十萬人乃至於企業的利益關係,如果標準不夠嚴格,哪怕只是存在0.01%的一丁點小瑕疵,可能就會影響到一大批在公有云基礎上生活、工作、甚至是與生命健康相關的人。

“我覺得‘爲公’的色彩是公有云相關企業要牢記的一點,藍雲作爲將首個國際公有云落地中國的廠商,我們需有更多的使命和社會責任,因爲它的整個產品和服務體系是面向全社會的,不區分客戶,不分外資內資背景,是作爲社會基礎設施來實現企業價值。”劉啓航表示。

這種“爲公”的使命感促使劉啓航要求公司的每個員工,具體到每天、每一份工作、在爲客戶提供服務的時候,在給客戶承諾的時候,不存半點僥倖心理,都要以極致的工作態度、以追求卓越的精神,助力客戶成功、創造更多社會價值,讓這種社會責任感貫穿在公有云服務企業每一天的思維。

「中國技術力量」之「新基建 50 人」系列專題報道火熱進行中,我們長期專注於發現新基建領域內驅動產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的科技型組織機構、企業部門 ,並將重點採訪其中的產業發展引領者,技術部門中堅力量等人士,深度傳播他們對於新基建發展中的技術理解、發展需要以及商業化探索等思考。歡迎大家點擊超鏈接申請免費採訪報道名額:>> [新基建 50 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