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打卡學英語1220天,是什麼樣的體驗?

今天在扇貝打卡學習英語1220天,以前從來沒有寫過什麼感想之類,後來慢慢地積累了一些經驗和感悟,現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也是對於自己學習英語的總結和思考。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英語底子並不好,以前參考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考了好幾次才得以通過。如果要分級的話,當時我的英語水平最多算“中等”,大部分人都比我的英語底子要厚得多。


2017年,我參加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考的是聯考卷英語二,在沒有進行任何複習的情況下參加考試(這種”裸考“的方式非常不推薦,凡事要想做得最好,都需要進行充分的準備),卷面滿分100分,我考了接近80分,記得試卷中60分閱讀題只做錯了一道(還是交卷前改錯的),可能大家覺得這個成績很一般,但對於我來說,通過這幾年的學習,英語水平已經是如坐火箭一般地飛速提升了。

三年前,我就開始在扇貝每天學英語打卡,每天學的時間不長,背50個單詞左右,閱讀10篇文章,全部加起來學習的時間每天不超過半小時,學習半小時,難嗎?不難,但每天堅持,一年365天,天天如此,你覺得難嗎?

就這樣堅持了三年多,我在扇貝背了1.6萬的單詞,掌握了1.5萬的詞彙,單詞量一直保持在1.2萬左右,同時還在扇貝閱讀了10000篇文章,並整理了一套適合自己的閱讀技巧和學習方法。

這些小成績給我帶來的改變是巨大的,它使我重燃學習英語的熱情,讓我不斷地去挑戰自己的極限,也培養了我堅忍不拔的毅力和持之以恆的精神。

通過三年來的持續英語學習,現在我已經可以很流利地和老外交流,用英語的自信心更足了,也因此結交到了不少國外的好朋友,可以說是打開了另一扇窗。

每天持續打卡學習,自己也更加自律,而且還帶動了自己的寫作愛好,目前在簡書(簡書號:周詩人)上寫了200篇文章,累積24萬字,已經養成了持續閱讀和輸出的習慣。

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纔是成功之母,哪怕只是小小的成功。通過這一系列小小的成功奠定堅固的基礎,每次成功所取得的收穫,使我在前進的道路上又向前多邁進了一步。

積跬步至千里,積小勝成大勝。


更重要的是,通過持續學習英語這件事,改變了我的很多觀念,不斷地刷新了我的認知。

斯坦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威克曾提出一個非常著名的心態理論,叫“思維模式”理論。這個理論把人分成兩類,一類人相信所謂“固定思維模式”——我能不能做好這些事,是由我的天賦所決定的,我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再怎麼努力也沒用。另一類人則相信所謂“成長思維模式”——認爲能力是慢慢積累來的,只要努力就能進步。

對能力的這兩種迥異的看法,會造成截然不同的做事態度。

德威克本人和後來的研究者做了很多實驗,證明只有那些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才能快速進步,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想提升能力,應該轉變心智模式,建立成長型心智。

據研究表明,在人的一生中,無論什麼年齡,我們的腦神經都具有非常高的可塑性,大腦並不會限制一個人的成長,而是有無限的成長空間,並且人的長期記憶容量是無限大的。很多老人在很大年紀時還能學習新技能並且取得了相當高的成就,就是這個道理。還記得羅胖在跨年演講中說的那個75多歲開始寫小說而成名的作家老奶奶嗎?

她叫姜淑梅。60歲的時候,她開始認字。識字以後,她看了莫言的幾部小說,看完就不服了。她說,都是山東老鄉,這樣的小說我也能寫。她女兒就說:“那你就寫吧。”於是,她就真的在75歲開始寫作了。今年,她81歲,已經出版了4部小說,引起了文學界的震動,還拿了很多獎。

知乎上有人問,我想學某項技能,可沒有時間,怎麼辦?得贊最多的回答是: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其實就是現在。只要你原意,你可以在任何時間,學會你想學的任何事情,關鍵是看你的決心有多大。


很多理財的朋友都知道“複利法則“,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驢打滾,利滾利”,複利的作用,會形成個人財產積累上的宵壤之別,舉個例子說明下:

如果你在30歲時,拿出100萬存起來,準備到60歲退休時再取出來。那麼你有三種選擇,第一,存在銀行,以銀行0.35%的收益率算,到60歲時是111萬;第二,存在餘額寶,以3%的收益率算是243萬;第三,堅持理財,如果以8%的收益率算,最後可能是1000萬。

同樣,做很多事情,比如學習、鍛鍊、減肥等,複利法則都適用,堅持一天、兩天、三天,甚至一個月,效果不會很明顯,也看不出有什麼差距,但是如果你堅持100天、1000天、3650天,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巨大收穫,這就是複利的驚人之處。


對於終生學習的我來說,堅持1000多天的英語打卡學習,只是我邁出去的第一步。通過這幾年來的行動和思索,人生的目標和定位也越來越清晰。志有定向,做好你該做的事,你一定會成爲你想要成爲的那個人。

與同在人生路上奮鬥前行的你,共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