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陪伴育兒的路上,“愛玩”不是原罪,“網絡遊戲”不背父母偷懶的鍋!

小朋友雖然放假了,但學校很重視孩子的身心健康,不但督促家長在假期裏要與孩子多互動,更要陪伴他們在學習之餘加強鍛鍊,尤其對於時下非常讓家長和老師頭疼的網絡遊戲和“網癮少年”的形成,那麼,對於這個無可迴避的話題我們該如何在家長羣裏討論呢?接下來,我就將我在孩子家長羣的觀點奉上,供大家討論:

網絡遊戲話題可大可小,作爲互聯網時代的原土著居民,這一代小孩子從出生開始就生活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中,互聯網時代不會退行,只會向前推進,比如現在的大數據,5G網絡,智能機器人等。而網絡遊戲只是智能時代的基礎款,因爲它已經包含了我們人工時代的職能,從學習到社交再到生活的同化。

我們都知道,玩是孩子的天性,社交活動又是人類的基本需求,既然網絡遊戲不可避免的會進入孩子的生活,那麼,這個時候爸爸的榜樣和態度確實影響着孩子對網絡世界的價值觀的塑成。因爲媽媽需要制定規則,而爸爸需要引導孩子認識和體驗規則邊界的形成,包括如何去共同遵守。網絡遊戲其實是個很好的學習和建立規則邊界的好地方。

拿我家孩子舉例:從今年網課開始,小朋友就接觸了電腦,對這個未知的東西充滿了好奇,我們先是借閱了和計算機有關的繪本,讓她先有個宏觀的認識,在讓她看着我們玩網絡遊戲,難易不等,等攢夠了她的好奇心,就給她找了款打字軟件,從熟悉鍵盤開始,並將玩鍵盤遊戲的盲打作爲認真上網課的獎勵。這個過程其實小朋友其實有挫敗感,覺得會鼠標就可以,平板的觸碰也不錯,不認識鍵盤也沒關係,可以語音搜索、語音對話啊!這些都是在網課中,人家自己摸索和體驗到的,在我的預料之中。所以,爸爸出馬,從盲打開始,每天半小時,第一個學會並完成測試的,給予獎勵。獎勵的最終形式是贏得這檯筆記本。結果是網課效率提高,主動練習盲打,對觸碰的興趣也不大了,這只是我家的個例,大家可以參考。

我們家的理念是,童年一天一天地減少,小朋友就該盡情的玩耍,而學習是爲了更好的玩而服務的,是爲了給玩打開視野的工具。所以,我家不但不會阻止孩子各種形式的玩,還會在陪玩的過程中,共同制定規則和目標,共同挑戰和達成,一起暢快淋漓的玩。

最後分享的是,網絡遊戲不是洪水猛獸,任何遊戲都不是,成癮症是心理問題,它的根源來自於幼年安全依戀上的問題。而青少年的成癮症只是幼年心理問題的顯化,是治癒幼年時期心理問題的契機。在網絡遊戲上請多給孩子一些引導和包容,保護好他們的好奇心,多給他們培養一些興趣愛好。共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