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01張掖丹霞

       

        單單是名字,就足以令人心馳神往了。張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路過的地方。十月的大西北,沿途曠野千里,一派荒涼。祁連山猶如巨龍,一路緊緊相隨。丹霞,顧名而得義,紅色的雲霞,想想該有多美。我期待着與它的相逢。

        午後兩點鐘,太陽掛在西邊的天空,天空漂浮着幾縷白雲,白雲俯瞰着大地。一株矮小的灌木,南邊葉片鮮紅如丹,北邊葉片黃綠相間。跟隨着導遊,我們來到了世界遺產丹霞地質公園,遠遠的就看見美麗的羣山。

        那一瞬間,我等不及與我同來的行動緩慢者,我想衝進去,迫不及待地去擁抱這些七彩仙山,去觸摸它的每一寸肌膚、它的每一棵綠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畫風景,令人唏噓讚歎。有人說,張掖丹霞是畫家打翻了染色盤,染色缸,於是各種顏色流淌出來,隨心所欲,盡情揮灑。因此它的色彩是熱情的、湧動的。

        金色的陽光照耀着千年沉睡的美人。她靜靜地躺着,享受着陽光的溫暖。不受嘈雜人聲的干擾,任遊人拍照、合影,她只是睡着,我看到了她微笑的嘴角。她就是第一觀景臺最靚麗的風景——丹霞姑娘。

        由於自然的力量,丹霞姑娘被時間雕琢得渾圓豐腴,她的曲線清晰可見。我久立在她的前面,上上下下細細打量着她的每寸肌膚。她的臉龐、她的胸脯、她微微隆起的小腹,還有舒展的修長的腿。我發現,她的線條之所以如此清晰,是因爲上面生長的一種植物讓暗紅的土壤的顏色發生了變化,變得更有層次感。變化的色彩完美地勾勒了她的形體,讓形體與她的裙襬顏色形成了鮮明的界限。她的裙襬七彩斑斕。暗紅色、土黃色、淡白灰、淺青色,一道道色彩相間,或寬或窄,編織成彩色仙袂。由於後面的景點衆多,我不敢留戀於她,悄悄地與她揮手作別。

        長久的不運動讓我感到攀爬很喫力。儘管通往第二觀景臺的紅色道路平緩寬敞。我稍做停留,彎腰撿拾一片山體剝落下來的青色碎石片。我總手指輕捻,它薄如小小的貝殼,卻很堅硬。我把它揣在衣兜繼續向上走。

        第二處觀景臺被命名爲七彩雲海臺。通過名稱你可以想象它周圍景色的綺麗。登上平臺,環顧四周,繽紛的色彩,奇特的形狀,猶如難得多見的火燒雲。讓人目不暇接。遊覽簡介牌上介紹它的成因。我、導遊刀客和隨隊醫生十三針,我們每個人都不停地拍照。那一瞬間,我明白了爲什麼人們喜歡拍照,是因爲美景太多,時間太短,一雙眼睛不夠看,只好用相機記錄美景,待日後慢慢觀看。其實我更喜歡慢慢用心觀看,這樣纔能有更深刻的獨特感受。我請十三針爲我和雲海留影以做紀念。

        景區專車把我們送到了第三個觀景臺,錦繡臺。這個景點非常適合眺望。舉目遠望,氣勢恢宏,層層疊疊的山巒,色彩變幻。近處的山體火紅而巨大,有幾處斜縱層面山體,紅黃白相間,猶如層層書頁,靜靜地斜立着,待人翻閱。遠處的山峯顯得小而密集,顏色也變成了鐵鏽紅,和天邊暗灰色的雲煙融爲一體,顯得深遠而深邃。

        沿着下坡往第四個觀景臺去。我右手邊的山峯多的數也數不清。有紅色的山峯,有青色的山峯,還有其他顏色的山峯。密密麻麻的山峯簇擁在一起,彷彿一頂頂的帳篷。這情景頗爲壯觀。我不由的想起了清代納蘭性德“夜深千帳燈”的詞句。

        我最期待的是第四觀景臺,也是我們此行最後的一個景點,導遊在車上說,那裏適合看日落。於是我眼前就出現了長河落日圓的景象。由於是最後一站,所以所有的人都聚集在這裏。我們身後的女孩輕輕地說摩肩接踵,她把踵的讀音讀成了第一聲,我很想糾正她,但畏懼他的男友嫌我多管閒事,想想還是作罷吧。

        隨着人流拾級而上,我隨手拍下山體上生長的植物,感慨植物頑強的生命力。據我觀察,山上的土壤呈強鹼性,再加上這裏雨水稀少,常年乾旱,植物生存太不容易。我用心數了數,山體上大概生長着三種植物,其中最多的一種結籽最多。這恐怕也是此種物種遍佈張掖丹霞的個個山峯的原因吧。

        由於心心念念想着日落的壯觀景象。我盼着太陽趕快下山,想象着紅彤彤的碩大的夕陽墜落西山的綺麗景象。可是卻沒有那樣。直到落山,太陽還是金黃的,或者說是白的。跟我想象的落日完全是兩碼事。我想這裏並不是導遊說的那樣,爲了觀日落而設立的觀景臺。而是此處坐落着許多著名的景點。比如神龍戲火、神龜問天、小布達拉宮,在夕陽的餘暉下燦若虹霞。其中小布達拉宮的美景尤爲震撼。

                寫於2020年10月3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