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必须重视的名言

「知易行难」绝对是让我感到,最必须重视的名言之一。

英文有几句都是这样表示「知易行难」:

To know is easy, but to do is difficult. 

Easier said than done.  

It's hard to put into practice what is known.‍

(三句都表示:知易行难)

「知易行难」这句名言,也可以治治人性偏误中,自以为快乐的幻觉。

而实际上怎么做?就是有方法能让自己不断地,就是想写...


【承袭】

知易行难是说,认识事情的道理比较容易,但真正去实行其实真的很难;

明白认知事物的规律道理是一回事,能够做到、做好又是另外一回事。

《尚书·说命中》:「说拜稽首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孔传:「言知之易,行之难。」‍

早在好几千年前就洞悉这个大道理。这大道理现在也适用,承袭到现在更显得举足轻重。

特别是现在网路这样方便,到处都有网课可以学习。

大大小小知识的获取是很容易,也变得很廉价,但要把读到的、学到的知识有效吸收、化为己用、要能做到实在非常困难。


【经历】

日子过得好快!要学习的知识和经验越来越多了。

每天就是被学习的功课填满、有工作时还被已经排定的学习追着跑。

如果没有把当天该学的消除掉,会感到慌张。

不过还好加入践行群后,因为有圈子不同了、逻辑思维建立了、特别是价值长期主义的价值感,知道急急忙忙是没有用处的,就会仔细琢磨投入的意义。

没有清掉学习,又怎样?

应该是我去选择想学什么,而不是让学习来选择、占用我的时间。

类似像是,我现在不饿,非得要喂吃东西那像话嘛!?

日子有没有认真过,并不是靠学习课堂次数来决定的。是靠自己对时间应用的意义来决定的。

如此在观想意义的时候,也有看到自己一点点的改变轨迹...

像是,我发现最近明显的改变,是更加愿意在每段学习后想动笔记录、也更愿意公开做留言。

过去那个害怕被评价的自己吓自己、那个胆小的样子,有渐渐的改善。


【工具】

「有没有动笔写下来」这事儿变成当天预测心情的晴雨表,也是我观察今天意义的好工具。

若今天只是阅读、而且大量阅读的确会感到充实与快乐。

不过毕竟只是单向输入,那种快乐是颇短暂的,随即而来会有一种浮躁和失落的感觉。

浮躁感觉是因为,刚刚学的知识可以跟xxx连结;失落感觉是因为,作者怎么都可以想得这么好,我只是在吃别人消化过的,自己有没有办法也做点有意思的输出呢?

这些复杂的情绪会排山倒海地出现,不说干扰做事情的步调,还调派触发情绪大军让人感到生理与心理指数波动,然后进军大脑分心走神、然后就会开始头疼发晕...一发不可收拾!

一旦拉回神后,今天就可能就已经浪费许多时间。这种对时间资源的盘点,心情又容易开始有些负面,能量如果不够拉,心情就直落落入谷底了。

如果这时候,有使用对每个学习进行白纸黑字写下来记录的工具意象,至少会觉得花出去的时间有点积累,不致于落得什么都没有。


【升级】

也是因为有在笑来写作课、践行群学习逻辑课程(心理谬误),和回头再学习«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知道阅读的快乐就是一种自我安慰的幻觉。

要让自己更加珍惜时间、破除幻觉,就是动手做、以行动时刻拉回现实。

像是用笔写下来的白纸黑字、有看到自己每天公开做的留言,都是让自己破除快乐幻觉的好方法。

这个好工具还有个进阶应用:先做再说。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就是即使当天没读书、没输入,也不慌乱。因为我就是都仔细在想...边做边想。

只要拿出这只笔写点什么,先做吧!边做边想,这样总是还是让日子过得顺畅。

这个进阶应用就像是中山先生提出:

「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必待行之成之而后乃能知之」的论断,

Do what you don't know so that you know it.

这种行先知后、由行致知的思想,是作为践行者的重要体现。


【舒心的秘诀】

诚如«微行动»一书中,提醒我们注意变化的一个小方法是:

为求今日得以做到昨日未曾做到之事,不可抱持与昨日相同之心情。借由进行定点观测,可自然地看清自己从而悉心呵护并锤炼心与身。«微行动» [日]枡野俊明

「知易行难」的换句话说,或许就可以用中山先生提出的「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必待行之成之而后乃能知之」来凸显行动给我们的好处!

毕竟每天事情都不一样,我们人类已经越来越不会以管窥天,透过网路世界,我们能获取的现实与论证是眼花撩乱与广阔无垠。

为了要应付这个充满万花筒的世界,透过每天的每天都有动手做、动笔写。

透过记录让我们知道每个时间就是有在积累,是一种悉心生活,也是生活常常保持舒心轻松的秘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