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村上春树遇见荣格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将在后天揭晓,每年都会对陪跑多年的村上春树比较关注。虽然他自己说并不太在意得奖这件事,但对一位作家来说这毕竟是最高荣誉,心里一点都不在乎是不可能的。村上春树几十年如一日地早起跑步和书写,这种自律实在让人佩服。一直对他十分好奇,除了从他的小说中寻找作者的个性的蛛丝马迹,还有一些其他人的角度也可以帮我们解读特立独行的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出生于日本京都,《当村上春树遇见荣格》的作者河谷俊雄是京都大学教授,荣格分析师,他的父亲是以故的心理学泰斗,耳濡目染对心理分析有很强的浸润度。从京都大学硕士毕业后,他去欧洲留学五年,又在瑞士做了五年临床心理治疗师。这些经历都让他对荣格,以及黑格尔,海德格尔等德国哲学家的思想有非常深刻的认识。所以除了临床心理学的研究,他也致力于寻找文化历史同心理学的精神分析相结合的路径。

日本的精神分析学领域在弗洛伊德时代就开始有了与大师本人交往,所以对这一学派有很深的研究。荣格作为弗洛伊德的传承者和叛逆者在精神分析史上也是无法绕过的高峰。他身上混合着的矛盾,也体现在何合俊雄身上,在日本文化中,特别是京都保留了完整的东方传统习俗和主流价值观,而这些又是从华夏文明中内化而得。当日本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包括荣格学派这样现代的西方心理学,许多学者势必要在本土文化和外来的先进技术之间寻求连接和平衡。这种心态其实在村上春树的身上表现得也很明显,一方面他喜欢西化的爵士乐,另一方面他作品的文风和人物又有种刻意与世界保持距离的干净。

在本书中作者直接用荣格的精神分析法解读村上春树的作品,其中用大量笔墨分析了他的长篇小说《IQ84》。虽然这部小说的故事脉络十分清晰,但却因为许多错位让人在开始阅读时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不同故事,在不同章节中的交替展开,呈现空间非平行化和碎片化的方式。小说对出场人物的个人经历描写得极为细致,并且在时间连接上加入了更大跨度的历史性内容。

“在现代日本人的头脑中,多少还残存着一些此岸与彼岸相通的意象。”村上春树借着他小说的人物将古代的时间性延续到当代,某个人物漫长的人生,在记忆中闪回,而生命就在时间的流动中回溯。故事中反复被提及的“十岁期”恰恰是人类自我意识确立的重要阶段,是成人思维方式形成的关键时刻。想想现在很多孩子长大后成为“妈宝”,可能正是因为关键时点上家长无知造成的过度干预,读到这里居然有了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温故而知新,有些书每一次读都会有不同的体会。无论村上春树今年能否得奖,他的作品都值得多读一些,跟着文本所阅读到的可能是更多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