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培养孩子自律(2)——压力和控制感之间的关系


你所不了解的压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发现社会分层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作为父母总想着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带着这种焦虑情绪,很多父母总想着如何安排和规划孩子的未来。

很多父母让孩子学钢琴,学跳舞,学编程,学奥数,如果孩子出现逆反心理,就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让孩子继续学习。

然而这样的方式,让孩子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因为压力会让孩子失去控制感,会产生逆反心理。

书中说:所谓的压力,都来自我们未知的、嫌弃的和惧怕的事物。

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有四种情况会让人产生压力。

面对从未了解到事物或从未经历的事件

出现了意外事件

发生了令自己处于危险或尴尬的事情

出现了自己难以把控的事情或局面。

学习本来就是不断探索未知的过程,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还会学到各种问题,会经常受挫,父母的过度参与或是不管不顾,都能够让孩子感觉事情难以把控,最后失去控制感的孩子,对于学习必然会起逆反心理。

压力对大脑的影响

压力对孩子的影响不仅在心理方面,在生理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

现实中有这么一些孩子,平时考试成绩不错,但是一到大考成绩就下滑;还有一些孩子,父母监督的紧,学习成绩就好一些,一放松成绩立马“变脸”;更有甚者,父母使出吃奶的力气,孩子成绩依然没有起色。

这都与大脑的构造有着直接关系。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大脑应对压力的四大系统:执行控制系统、压力反应系统、动机系统和静息状态系统。

1,执行控制系统:高效学习的控制台

这个系统“控制台”就是前额皮质,它负责组织,控制和判断决策,在这个系统的控制下,大脑会更专注,思路更清晰。

当人感到轻松,压力较小的时候,这个系统就会控制大脑。

2,压力反应系统:自我保护的机制

这个系统主要的目的就是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它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就是杏仁核,当人感到高压时,杏仁核就会分泌肾上腺素,让人做出“战逃”反应。

当压力持续存在,身体就会分泌皮质醇,皮质醇有一个副作用,就是弱化杀死海马体里的细胞,而海马体是创造与储存记忆的地方。

这就是长期处于压力的孩子,学习成绩并不好的原因。

3,动机系统:大脑中的啦啦队

这个系统很有意思,负责分泌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大家都知道,多巴胺是负责大脑兴奋的物质,它会让人感到开心,高兴,提升做一件事的兴趣。

然而,当孩子处于持续压力中时,多巴胺分泌会逐渐下降,随着多巴胺的减少,动力也会随之消失。

4,静息状态系统:反思保存信息的模式

当一个人什么都不做,放松的时候,这个系统才能被启动,它的作用就是思考过去和未来,思考自己和他人,能够对信息整合和加工,对事物了解更深刻,还能发挥创造力。

所以,很多名人企业家都有冥想的习惯。

通过对大脑系统的了解,我们不难发现,处于长期压力状态的孩子,大脑中分泌的某些激素,会影响孩子的自我控制,负责记忆和学习的脑区域也会受到损伤,甚至逐渐缩小。

大脑中负责“战逃”反应的脑区域会变大,这就让孩子更加控制不住情绪,注意力涣散,无法有效学习,同时还能引起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压力耐受性是可以培养的

前面说了很多压力对孩子的负面影响,现在你肯定会有疑问,孩子难道就不能有压力了吗?这也太矫情了吧?

其实,压力也有正面压力和负面压力之分,我们前面说的就是负面压力对孩子的影响。

美国国家儿童发展科学委员会将压力归为以下三类:正向压力,可承受的压力和毒性压力。

正向压力就是在孩子面对自己能够处理的问题时压力,例如排练了很久的节目要开演前小紧张和小兴奋。

可承受的压力就是超出孩子的承受范围,但是父母能够提供帮助和支持,让孩子有时间适应的压力。

毒性压力就是在缺乏支持的情况下,持续的超范围的压力。

提升孩子对于压力的耐受性,我们就需要尽量避免毒性压力,多引导孩子进行正向压力和可承受压力的练习。

如果能够建立孩子在有压力的情况下,也处于自我掌控的状态,那么将来即便孩子处于毒性压力之下,他也能够更好的处理压力,因为,他已经获得了应对压力的免疫力。

所以,压力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好压力对关键,就是能否建立孩子的自我控制感,这才是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所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