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 所谓疗愈 有时候恰因为情绪和感受被接纳

来源:若水心灵小屋(亦名禅喜) 作者:若水,文字原创 版权所有


时间:202000928-20201009

一、先总结过去这段时间做了啥。

1、 学习继续听传统文化课程,基本能坚持。心理学则是从各个平台看一些心理咨询师的心得分享。


2 、读书


看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等书,这本书还挺好,其他有的是别人强烈推荐的,但看起来也不觉得太好,或者是翻译问题,或者是整个文章的导向不太喜欢。也可以理解,专业书籍,除非公认经典的,也是良莠不齐。



3、写作
这周稿子几乎没写,有些懈怠,做了几个视频,其他都是在看书、玩或者思考的状态。
4、推广 基本没做,先修炼内功。


5、生活
十一去了怀柔玩了几天,蛮喜欢红螺寺,就是游客太多了点。近期通过梳理课,结合近期学到的心理学知识,算是解决了自己的一个心结。




回头看才发现,我们的很多能量和积极性的来源,恰在于情绪和感受的被接纳,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真的接纳了,也就和解了。


所以,所谓疗愈,有时候也简单,无条件地接纳自己和别人,很多事情就解决了大半。但恰恰是这种无条件,很难做到。


我们会解读,会歪曲,会压抑。


二、未来一周计划

1、学习 还是聚焦到心理学领域学习,结合咨询实践和流派来看,同时一边学习一边思考,一边实践。


驾照的学习,抽空去练车1到3次。

2、读书 继续阅读心理学的推荐书籍、看视频,同时看行业网站,接触一些同行,继续进行一些公益心理咨询,用理论不断地去指导和实践,用实践去不断地检验理论。

3、写作 写书籍读后感等。


4、推广 结合平台的活动来制作和推广,有意识地使文章专题化和系列化。




5、其他


人之为人,就是因为有七情六欲,人和人都一样。但人之为人,又因为人能有觉察,能自省,能活着,但不仅仅为了“活着”。


最近看一些书,好几个咨询师都提到,其实咨询到最后,很多时候触碰到的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所以,也启发自己,做一个事情的时候,尽量结合原初的目标,和是否对人生有养分来通盘看,不捉急,不急功近利。


虽然,很难,但是加油。以上,我们一起共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