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三大閱讀方法,迅速提高孩子學習成績

孩子喜歡閱讀,閱讀速度也很快,但是讀了很多書卻依然無法做好閱讀理解題,甚至理解能力並沒有隨着閱讀量的增加而得到提升,這是很多家長十分苦惱的問題。

同時,當孩子讀完一本書後,讓她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書中講述的主要內容,她費了半天勁卻無法切中要點。作爲父母,替孩子乾着急卻無計可施。

如果你家孩子也存在上述問題,不妨和我一起翻開《高分讀書法》這本書,書中作者結合自身讀書經驗,總結出三大閱讀方法,讓孩子能夠迅速掌握閱讀內容精髓,並形成獨立思考能力,快速提高學習成績。

作者西岡一誠高考前所在的高中並不是重點高中,在這所擁有10000多名高考考生的中學裏,西岡一誠平時考試成績排9000多名,他通過運用本書中提到的閱讀方法,最終以全日本第四的成績成功考入東京大學。

01 學會假設閱讀法,迅速掌握內容要領

拿到一本書,大部分孩子都是直接翻開正文開始閱讀,如果剛讀了一部分被其他事情中斷,等事情結束後再返回來閱讀,很多孩子感覺根本無法銜接上前面的內容,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讀了半天記住了什麼內容。

之所以存在上面的問題,主要是沒有做好讀書前的準備工作。在閱讀一本書前,首先看的並不是書的正文,而需要先把書的扉頁、腰封、作者簡介等內容仔細閱讀一遍,並將從中獲得的信息總結整理在便箋紙上,貼在書本前後封皮的內部。

其次要看的是書的目錄,通過閱讀目錄內容設置閱讀本書的目標、瞭解實現目標的方法和自己當前對書籍所述內容的認識程度,形成對書的閱讀地圖,便於自己在正式開始閱讀後邊閱讀邊回看並修正地圖。

通過運用假設閱讀法,能夠迅速掌握全書的閱讀線索和大致脈絡,方便在閱讀中斷再重新恢復閱讀時能迅速釐清自己讀到書籍的哪部分內容,對於提高所閱讀書籍內容的理解能力十分有效。

02 學會採訪式閱讀和整合閱讀法,提高思考能力

大多數孩子在做閱讀理解題時看着讀題讀得都很認真,但是讀完卻無法做對下面的習題,原因其實是孩子沒有帶着疑問去讀,也沒有邊讀邊總結提煉,這樣無論讀多少遍,意義都不大。

如果想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必須要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而要提高孩子思考能力,首先需要孩子學會採訪式閱讀,當孩子在閱讀一本書時,讓她學會邊讀邊問,要善於發現作者提出的問題、自己有疑惑的問題和重點問題。

所謂重點問題,就是那些書籍開篇提到的問題、有多個答案的問題和答案有爭議的問題,並讓孩子通過閱讀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只有邊讀邊關注和回答問題,才能讓孩子從被動閱讀變爲主動閱讀。

其次,需要孩子學會整合閱讀法。如果把一本書比喻爲一條魚,正如同我們平時喫魚一樣,要把魚肉從魚骨頭上剔下來喫掉,最後只剩下魚的骨架。整合閱讀法就是教會孩子做到骨肉分離,拋開那些像魚肉一樣的解釋性內容,找到如同魚骨架一般的書的精華。

整合閱讀法可以通過提煉摘要和推測未讀章節內容兩個步驟來實現。第一步驟提煉摘要就是閱讀每個章節的過程中要尋找到最具概括性的句子,然後用不超過30字的自己的語言概括出本章節的核心觀點,當所有章節都閱讀完後,再用不超過140字概括出全書的主要觀點。

第二步驟推測未讀章節內容就是在閱讀新章節前,先把已經讀過的所有章節自己寫的摘要都通讀一遍,然後結合要閱讀的新章節標題,推測一下新章節會講述哪些內容,當正式開始閱讀新章節後,還可以把讀到的內容和自己之前的推測進行對比,驗證一下自己猜對多少內容。

03 學會檢驗閱讀和議論閱讀,提高思辨能力

隨着碎片化信息時代的到來,加上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湧入,很多孩子不會做題時直接上網一搜就找到了答案,甚至都不會對答案的正確性存在絲毫懷疑,同時對於網上發佈的信息也不懂得稍微辨析一下,就全盤接收。長此以往,孩子很難形成對事物的深入認識能力和思辨能力。

如果想通過閱讀提高孩子的思辨能力,可以嘗試讓孩子同時閱讀兩本書,這兩本書可以選擇觀點不同但相同點較多的書,比如,一本書講述的是唐朝是中國歷史發展的鼎盛時期,一本書講述的是唐朝並不是中國歷史發展的鼎盛時期。

讓孩子以相同進度同時閱讀兩本書,並邊閱讀邊找出兩本書的相同和不同觀點,分析不同觀點背後產生的原因,還可以通過分析不同觀點間分歧的交叉點,再參考其他書籍對找到的交叉點內容進行驗證,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觀點。

只形成自己的獨特觀點還不夠,要想對閱讀收穫的信息進行活學活用,還必須學會輸出。比如寫讀後感或者書評就是很好的輸出方式。

只有能夠運用自己的話,把所讀書籍的核心觀點提煉並寫出來,才真正能夠提高思辨能力,並實現閱讀的目的。

《高分讀書法》告訴我們:要想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只靠多讀書並不夠,重要的是要學會本書中講述的閱讀方法,並進行反覆訓練,才能把閱讀內容內化爲孩子的知識,從而切實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