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情结

“后进生”,是教师工作中迈不过的一道坎儿,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以数学课为例,简单的一道除法算式题,讲解一遍后,全班一大半同学都会做,可就有那么两三个,不是把数位写错,就是把算法搞混了。任你三遍两遍的示范纠错,可刚离开他们的座位,问题就又出来了。

这样的事例在每一个老师身上都会发生很多次,或者说天天都在发生,这是让老师最头疼也最无奈的事情。

近20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他们存在的这些问题,与他们的思维有很大关系。简单的内容,不能够理解,因而导致漏洞百出。

对待这样的孩子,经常让他们死记硬背,会让他们变得更加反应迟钝。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后进生”的工作时,指出一个方向: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让这些学生尽可能多的读写书。

他曾给每一个“后进生”挑选一些供他们阅读的书籍和文章,这些书刊都是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各种概念、概括和科学定义的含义的。这些书籍让孩子们对周围的事物产生疑问,让他们带着疑问探寻答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待这些孩子们,挖掘出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唤醒他们的大脑,就会让他们取得很大的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的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改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出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的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容易多了。

回顾自己近10年的阅读经历,也从侧面验证了这一说法,那些热爱阅读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就会敏锐,他们的理解力就会变得更强,导致最终的结果就是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会越来越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