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多此一舉,只因隔牆有耳

有些影視劇裏面,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景。有一人是啞巴,因無法說話,便以筆代口,寫下想說的內容。但是與其對話者,卻居然也是寫字交流而不是直接說話。還有就是有人失聰聽不到聲音,想與他交流,便寫字給他看,結果失聰者也同樣寫字迴應,而不是直接說話。這都是頗奇怪的操作。後者就比如電影《黃飛鴻之鐵雞鬥蜈蚣》裏面,黃師傅喝假藥失聰之後,和苗族老伯商量醫治事宜的時候,就是這樣。

啞巴不能說話,但是可以聽見,爲什麼跟他交流要寫字呢?同理,聾子聽不見,但他要與人交流,爲什麼也要寫字呢?這不簡直就是多此一舉嗎?一開始可能覺得跟喝酒禮儀一樣,喫飯有人來敬酒,爲表禮儀,人家是站着來的敬酒,自然也是站起來回應,才顯得不失禮貌嘛。可轉念又想,都是日常交流,顯然能說話就說話,可比一直寫字要省事和節約時間得多。所以,可能這只是單純劇情bug而已了。

但現在說話並不一定比文字要節約時間,就譬如現在社交軟件功能強大豐富了,有的人就喜歡發語音,還常發一大堆,但是對面可能並不想去聽,導致隨口回覆。這原因也很簡單,有的人能用精簡的文字描述冗餘的段落,但是不打字了,嘴上稀里嘩啦說一堆,便也不需要思量了。所以到最後,可能詞不達意,反倒並未省事。就正如“一句臥槽行天下”之後,就沒有動力去學習更多的描繪詞了。

不過有口不能說、有耳不能聞卻也並不一定因爲多此一舉,倒是小心謹慎。最近重看《少年包青天》,裏面就有一段,壞人圍桌昏燈房間密謀壞事的場景,所有人都是寫字交流,寫一張燒一張。雖說我當時是感慨那毛筆字寫得真漂亮,但這種議事的形式,就真的是謹慎了,既然已經是密謀,不出聲,自然也就怕隔牆有耳。

事實上,很多事情,看起來是多此一舉,其實可能是故意爲之,別有用處。在外人沒有明白這用處之時,往往覺得不能理解。然而正如常用“大智若愚”,如果大智慧沒有被展現,那擁有的只能是個愚人的形象了。

當然,有的人是大智若愚,自然有的人只是故弄玄虛了。畫虎不成反類犬,到最後可能就不只是“多此一舉”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