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洗濯

时光流逝不仅有文学意义上的诗意,还有历史沧桑中的无奈和残酷。这些变化经时间洗濯后,会沉淀为每个人最真实的面目和情感。

时间洗濯着尘世中的纷繁利欲,通过每个人所作所为留下的痕迹,还原其生命的本色。

——题记

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前前后后出现过400多位皇帝。但读了几十年的历史,让我佩服的既不是秦皇汉武,也不是唐宗宋祖,更不是明朝那些奇葩皇帝,而是存在感极低的宋朝第四任君主——宋仁宗赵祯。天的你游长城,必定想到秦始皇;游大运河,必会想起隋炀帝;读到“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你会想到汉武帝;论及“郑和下西洋”的盛况与壮观,会联想到明成祖永乐帝。说起古代治世,出现在人们脑海里的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光武中兴”、“康乾盛世”等等。很少有人会联想到宋仁宗以及他的时代。然而,我却对宋仁宗情有独钟。


宋朝是个重文轻武的朝代,但我认为不是个积贫积弱的朝代,尤其是北宋。宋仁宗执政时间为1022年—1063年。在这四十二年中,宋仁宗以其对皇帝角色的深刻理解、温和包容的性格,与其治下宰辅大臣逐渐构筑出一套相对良性的王朝运作机制。仁宗不独揽大权,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甚至当皇帝有时与大臣有不同意见时,大臣可以“以下犯上”,甚至可以拉扯皇帝的龙袍,不解决问题不让其回宫,也可以把口沫溅到仁宗脸上,宗仁也无可奈何,还满脸笑呵呵。这是在其他任何一个皇帝身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这种政治氛围下,君臣共同平定边境叛乱,开展放开手脚改革,选拔人才,完善法制。故而,在仁宗统治中后期,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都获得长足发展,整个社会呈现一种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仁宗无论是作为个人还是皇帝,行事时总是处处受宰相大臣掣肘。然而,也正是他的万事不自由,大臣们随时可以据理力争,才换来这个时代的空前繁荣。


这是一个比民国档次还要高出许多的时代,每一位人物的出场都带着自己的旋律。


宋仁宗的存在感非常低,以致从宋朝以后就有种思维定势“仁宗帝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而与仁宗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宋徽宗,他是“百事多能,独不能为君耳”。但老百姓需要的是一位为国为民办实事的皇帝,一个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而不是擅长画画的皇帝,或者沉湎于做木工的皇帝,或是一心专致于炼仙丹的皇帝。

人间有文人编造故事,说宋太祖有“千里送京娘”的传说,宋徽宗有“私会李师师”的演义,明朝正德皇帝有“游龙戏凤”的风流韵事,有唐明皇与杨贵妃的“长恨歌”,唯独没有宋仁宗流传至今的让人津津乐道的传奇故事。即使在民间由文人杜撰出来的“狸猫换太子”的戏文里,那个可怜的太子就是一个普通宫女李氏所生的宋仁宗,但他扮演的角色却是“打酱油”,主角是包拯和陈林太监。


实际上,自元明以后,以宋仁宗时代作为历史背景的民间文艺作品倒是挺多的:包公故事、杨家将故事、呼家将故事、狄青故事。就连《水浒传》也是从仁宗朝写起的。“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你还记得《水浒传》这一开头吗?我们大家熟悉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开头也是这样写的:“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这个“庆历”就是宋仁宗的一个年号。但所有这些故事中,宋仁宋总是充当“背景板”,出演“路人甲”,从未唱主角。他的存在感实在太低了!我为他抱不平。

我否认宋仁宗是个庸常的君主,居于深宫,生活水平淡如水,他确实没有轰轰烈烈的丰功伟业,也没有天才般的雄才大略;既没有像正德皇帝那样的鲜明个性,也没有乾隆皇帝下江南的丰富人生。但他至少是个仁君,是历史上第一个死后被称为“仁宗皇帝”庙号的仁君。


一个仁“字”便是历史给予君主的最高评价。宋仁宗的宽厚、审慎、克制、节俭、有私德、不折腾,构成了他保守主义的基本要素,也是另一种“无为而治”。这比起商纣王的凶残,秦始皇的专权,隋炀帝的昏庸,朱元璋的杀戮,明武宗的荒唐,朱温的残暴,北齐宣帝高洋的变态,40年不上朝的明神宗等皇帝来说,这真是生活在宋仁宗时代老百姓的福气。

宋朝在太祖“不得杀士大夫”的宗法下,一直是重文轻武。这一政策发展到宋仁宗时代时已经实施了一百多年了,文化建设已经成绩显耀。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只有在充满文化自信的宽松政治环境下,才能打破和激活原来的墨守成规下的压抑和沉默。可以这样说,穿越两千年风烟,想找出一个比宋仁宗朝更好的时代,恐怕相当的难。


苏轼说过:“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捜揽天下豪杰,不可胜数”。你看,唐宋八大家有六位出现在仁宗一朝;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诞生在仁宗朝;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有三大开始于仁宗一朝。而两宋文化史上最拿得出手的英才,几乎全部集中在宋仁宗在位的四十二年里。仁宗朝的牛人名单我们可以拉得很长很长。请看:


文学界: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柳永。

学术界:石介、孙复、胡瑗、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

政治家:范仲淹、富弼、韩琦、王安石、章惇、吕恵卿、司马光、吕公著、范纯仁。

科学界:燕肃、苏颂、沈括、毕昇、贾宪、钱乙、王惟一。除此之外,还有包拯、文彦博、狄青、晏珠,还有那个“癫狂一世”的大书画家——米蒂,都是这个时代的人。

赵祯时代也被誉为“盛治”,是治世的楷模。一个“仁”字,是史家对赵祯的盖棺定论,也是儒家对一个君主的最高评价。

克制是一个君主的最大美德。宋仁宗的一生,身份的尊贵与生活的无趣,少年老成与暮年孤单,他的善良与懦弱,仁慈与宽厚,进取与退缩,坚持与妥协,任性与克制,都体现出他那种无为而治的思想。


君主实际上是一种制度的符号,因而,一个仁君不应该表现出过于明显的个性,也不应流露岀个人的某些爱憎。换句话说,作为君主的仁宗和作为个人的赵祯,这两种角色住往是冲突的。让我最崇拜的就是宋仁宗能克制个人情感与偏好,这样,一个“清明上河图”式的和谐社会就展现在后人面前。

宋仁宗出生于公元1010年,很巧,今年是宋仁宗诞辰1010周年。谨以此文,作为宋仁宗诞生1010周年的纪念。


2020年10月14日完稿于办公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