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你有你的計劃,世界另有計劃》之二

教育最重要的事

當孩子取得了進步,父母應該怎樣表揚孩子呢?下面有兩種方式。

  • 這題你都會做?我兒子太聰明瞭!
  • 不錯啊!這次做得很好,看來你下了很大功夫!下次繼續!只要你努力,什麼事都能做成!

我們很自然的都會用第一種方式來表揚孩子,但是事實是長期使用第一種方式,表揚孩子會讓孩子形成一種固定成長模式。也就是說,他會覺得人的成就是天生的。

而使用第二種方式表揚會讓孩子理解成長思維模式會促使他不斷努力,獲得更多的成就。

科學家做過,很多實驗發現,只要讓學生掌握了成長思維模式,學習成績就會有很大的提高。

所以現在我在表揚我的女兒的時候都是採用這種方式。

  • 我問:你知道你爲什麼會學得好嗎?
  • 女兒會馬上就會說:因爲我每天都practice
  • 我就會繼續問:practice makes?
  • 女兒就會舉起雙手說:practice makes perfect。

現在女兒每天無聊了,就會找我們說她想practice,呵呵。

沒有寓教於樂這回事

現在的各種教育機構都在宣稱寓教於樂,似乎躺着就能把知識長大腦子裏面去。現代科學發現,只有刻意練習纔是學習新知識的最有效的方法,可是刻意練習並不好玩。

刻意練習要求每次學習的東西都是不會的,比如學習演奏音樂,那都要每天練習不會的那幾個音節,要練得聽不出來是哪首曲子,想想這有多折磨人。學習就是鬥爭,不專心致志,不付出汗水和努力,是不可能掌握真正的知識的。

寓教於樂是給希望享受學習過程的人準備的,但是如果你更喜歡真知,那還是選擇鬥爭吧。

專才的世界

達芬奇是一個偉大的全才,我們衆所周知的他的蒙娜麗莎畫作只是他衆多才能中的一項,他更是醫學家,機械設計專家等等。他的成就足以讓人敬仰,可是以他的能力,本來可以留下更多的知識財富,但是我們並沒有聽說除了畫作之外,他還在科學上留下什麼定理和公式。

這樣的現象就是達芬奇詛咒,很多人擅長用化20%的精力掌握某個專業的80%的知識,但是剩下的20%的知識卻是需要付出80%的努力才能成爲專家。這看上去學習着剩下的20%非常不划算,可是就是這20%決定了你是否可以在這項能力上獲得溢價空間。

而且在現代社會中,各個賽道異常激烈,同時在多個賽道上和別人競爭,勝率太渺茫,不管你有多少的天賦。這還特別適合對孩子的教育,唱歌、跳舞、樂器、畫畫一個都不拉下,可能就等於一個都沒有學。想學什麼沒什麼大不了,不想學什麼纔是真的能力。

只有初級選手纔會覺得信息過載

現在是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每天自媒體、新書、雜誌、短視頻、等等各種媒體都在推層出新,我們似乎是在一個信息過載的時代,也就是說信息已經多的無法消化。

可是,比如我是蘋果迷,我會覺得Iphone 12的信息多嗎?不會的,看來看去無外乎就是,迴歸iphone4設計、OLED屏幕、激光雷達、等等。如果我是脫口秀的迷,即使看完決賽,看來看去,媒體都是在說:“真還傳”、“小黃車”、“不打擾是我的溫柔”等等。

可是如果,我不是小米迷,面對突然提到的小米的各種產品,我瞬間覺得信息太多了,不是嗎?
所以,如果我們覺得信息過載,那只是我們對這個領域不熟悉,如果我們對這個領域足夠熟悉,我們只會覺得信息太少了。

天天想成功的模樣是不會指向成功的

現在有很多書都說,要想成功就要每天去設想成功的樣子,這樣潛意思就會把你帶向成功。真的是這樣的嗎?如果是這樣,豈不是有很多人都能成功了?

而真正成功的人不去設想成功後的樣子,而是天天設想成功的過程,我要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

比如要考試了,我不是去想象拿到證書的樣子,而是應該去設想,我現在走入了考場,打開了卷子,如果突然看到一道我不會的題目怎麼辦?

設想成功的結果不會讓你成功,只有設想走向成功的過程纔會。

好運氣是可以製造出來的

某個人創業成功,我們總是歸結爲他運氣好。可是運氣其實是可以創造出來的,好運氣主要來源於:

  • 外向,多和陌生人接觸,去接受新的信息
  • 開放,主動嘗試各種新事物
  • 樂觀,沒有情緒,始終微笑面對各種如意或者不如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