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講師訓練營【69期】13/21閱讀原創《在黑煤山玩的時候》

69001  餘風雲

不要以爲她們真的在“玩”

在圖書館拿到這本繪本的時候,看封面就喜歡上了。畫中人物爲學生,畫筆也較稚嫩, 畫面黑白色系,線條簡單,一下子就鎖定它了。裏面一定有“故事”,還是個非同一般的故事。

翻開看的時候,我又落入了只看文字不看圖的境地。嘩啦啦,一下子就翻完了。說實話,看到最後,我深深地陷入了一種莫名的悲痛之中,心裏沉甸甸的,好久都回不了神。又想起剛剛過去的四川涼山大火災和那些失聯的人們,這也是災難啊,背後留下的30個家庭有怎樣的創傷?

繪本帶給我的僅僅只是痛疼嗎?作者在告訴我們什麼?只是一個簡單的事故?一個童年的生活片斷?帶着這樣的問題,我又重新開始翻閱了起來,仔細地觀察圖片,細細地體味故事。

故事的一開始,講述了我在煤炭之鄉日常的生活。溫馨的大家庭裏有爺爺、爸爸、姐姐、弟弟和我。(媽媽呢?到故事結束也沒有出現呀?)全家一起搬煤,一起做煤餅。和小夥伴們一起在大水坑玩。

放學後,看到有人在煤矸石裏撿煤(這裏是第一次看時漏掉的情節)。上三年級後,和一個叫桂子的同學做了同桌,(我放學時看到在煤山上撿碎煤的同學裏,好像就有桂子)這是伏筆呢。

從桂子向我借尺子後,我們就成了好朋友。放學後,我們一起爬煤山。桂子的經驗特別豐富,她拉我上了山頂,我們在山頂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一陣風吹來,掀起了我們的短裙。我們慌忙按住,互相對視,大笑起來,想停都停不住”多快樂的畫面,多溫暖的情誼。

緊接着,講敘了桂子家的情況。她住在“黑泥河”旁邊,我去了桂子家玩。那天,桂子爸爸從礦井下夜班回來,睡得很香。我們一起去黑泥河玩走水泥墩,在桂子的鼓勵下,我勇敢地戰勝了自己,也跳了出去。

有一天上算術課時,突然窗外轟隆隆傳來刺耳的響聲。礦井的警報響了起來,校工跑了過來,老師把桂子在內的幾個同學叫走了。

從那天開始,電視和報紙都在報道這次事故。桂子也一直沒有來上學。我去她家找,也沒有找到她。待到夏天的時候,我收到了桂子的信。她將離開時向我借的粉紅色尺子還給了我,她還分享了她和新同學在一起高興的事。

故事到這裏就結束了。非常醒目的是,書的結尾有張便籤,上面寫着:“惠理子,你得記住呀,千萬不能忘了啊!1965年6月1日,山野煤礦瓦斯爆炸,死了237個礦工。他們留下了237個沒丈夫的妻子,還留下了237個沒爸爸的孩子。惠理子,你要記牢啊!這可是大事呀!”

整個故事,作者是以童年的視角和語氣完成的。不得不說,這樣平靜的文字,傳達着巨大的疼痛。看着畫面,看着細節,想想作者最後的那張便籤。在作者的生命中,她承載着多大的力量,才把這一切還原呈現在我們眼前。一個不是童年的人去按兒時的感覺又去重新體驗了一次這樣的記憶,或者說這樣的記憶一直無時無刻地迴盪在她的腦海裏。

圖畫中的一些細節也滲透着諸多信息。桂子是個什麼樣的孩子?她的家庭如何?她以後的生活又是怎樣?作者在畫裏都一一呈現了出來。

作者沒有直面那些殘忍、痛苦,但文字和圖畫的背後卻生生地讓人疼。

苦難是什麼?窘迫又如何?當遇到勇敢、樂觀、向上的人,一切都可以靠邊站。

生活中遇到挫折怎麼辦?作者沒有講,但字裏行間,畫面裏,都統統流露了出來。

她們之間的互動都是在玩中完成的,這些細節的展示,恰恰是值得玩味的。她們真的在玩嗎?

當看到桂子時,就想起了回家路上撿碎煤的同學裏就有她。這裏沒有直接說明桂子家的困難與窘迫,無聲無息之間,作者卻告訴了你桂子的家庭情況。

在登煤山的時候,孩子們玩得開心快樂的同時也讓我們分明看到了友誼,看到了不同家庭裏的孩子之間的差距。

在走水泥墩面對困難時,我的害怕,桂子的鼓勵形成明顯的對比。她們最後在水泥墩上雀躍,讓書本之外的我們也能感受到她們取得勝利後的情緒在飛揚。

真正的好繪本,就是這樣,無聲勝有聲。慢慢品,慢慢發掘,總有意想不到的寶藏值得我們去發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