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理論(一)

有關激勵理論的非常多,在管理實踐上應用比較廣泛的理論主要有以下7種:

需要層次理論

雙因素理論

ERG理論

三重要理論

公平理論

期望理論

強化理論

這次我先來講講前兩個理論:需要層次理論和雙因素理論

需要層次理論

這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他認爲人類需要的強度並不都是相等的,他將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爲5種類型

(1)生理需要

指對食物,水,居住場所,睡眠,性等身體方面的需要。

(2)安全需要

主要針對身體安全(如脫離危險的工作環境)和經濟安全(如不解僱的承諾,或是舒適的退休計劃)的需要,以免身心受到傷害

(3)歸屬和愛的需要

包括情感,歸屬,被接納,友誼等需要(如獲得友好和睦的同事)

(4)尊重的需要

包括內在的尊重(如自尊心,自主權,成就感等)的需要和外在的尊重(如地位,認同,受重視你等)的需要

(5)自我實現的需要

包括個人成長,發揮個人潛能,實現個人理想的需要

馬斯洛認爲人都有這5種需求,只是在不同時期表現的強烈程度不同而已,未被滿足的需求是主要激勵源,已經獲得基本滿足的需要不再獲得激勵作用。馬斯洛需要層次模型呈三角形,級別由下到上逐層提高,當下一層次的需要被滿足之後,個體纔會追求上一層次的需要。

在管理上,管理者應考慮員工不同層次的需要,併爲每個層次的需要設計相應的激勵措施。還要考慮每個員工的特殊需要,因爲不同的人的需要是不同的。而且組織用於滿足低層次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遞減的。

但是馬斯洛需要理論也有侷限性,實踐研究表明,五種層次的需要並不嚴格呈階梯關係,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較爲呆板,不完全適用於複雜多變的實際環境。

雙因素理論

雙因素理論是由美國心裏學家赫茨伯格提出,此理論又被稱爲:“激勵-保健因素理論”。

傳統觀念認爲滿意的反面是不滿意,但赫茨伯格認爲滿意與不滿意並不是非此即彼,二者擇一的關係。

雙因素分別爲:激勵因素和保健因素

激勵因素是指成就感,別人的認可,工作性質,責任和晉升等因素。具備這些因素可以令員工滿意,但不具備這些因素也不會招致員工不滿。

保健因素是指組織政策,監督方式,人際關係,工作環境和工資等因素。具備這些因素只能使員工不產生不滿情緒,但不能起到激勵的作用。

在管理上,讓管理者意識到讓員工滿意和阻止員工不滿是兩回事,需要從兩方面入手。

提供保健因素只能防止牢騷,消除不滿,卻不一定能激勵員工;想要激勵員工,必須重視員工的成就感,認同感,責任感以及個人成長,利用工作本身對員工的價值這類激勵因素去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如:工作豐富化,即員工參與更多的工作規劃,自我監督工作進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