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诚儒郭敬明“互撕”上热搜:如何说真话才能不伤人 1 我们为什么总喜欢回避“真话”? 2 说真话有技巧——不Battle也能Real 3 说真话是一种修养

最近,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刚播出两期,就因为各种话题频频上热搜,而这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李成儒郭敬明battle#

事情的争论点在于对一个年轻男演员何昶希的去留和分组等级问题。

对于何昶希的演技,四位导演其实都有共识:

陈凯歌说“我看不出你们的关系”;尔冬升说“何昶希老眨眼,不是大侠风范,眼神里没有感情”;赵薇说,“虽然你把被剑刺这个动作完成了,但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你演的是假的……真正的演员,你给他一根竹竿,他也能演出被刺穿的感觉。”

郭敬明也坦言,何昶希的表演不太好。

对于这样的演技,其他导演按照S、A、B三级,给了何昶希最低等级B,而郭敬明却给了最高的S级。

大家都很不解,有的演员甚至提出质疑:导演给S卡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其他几位导演对郭敬明的行为虽然表示怀疑,却保持了友善的“peace and love”,而坐在一旁的李诚儒则忍不住开启了battle,说郭敬明完全是滥用手中的权力随心所欲,毫无规则和公平可言。

其实大家都看得出来,郭敬明这样做对于其他演员来说,确实是“有失公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李诚儒一样“耿直”,把“实话”直接说出来。


我们为什么总喜欢回避“真话”?

巴金曾说:“人只有讲真话,才能够认真地活下去。”

真话在理论上听起来很美妙,但对于不太好听的真话,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听取的。

节目中,李诚儒把“真话”说出来后,郭敬明并不买单,他搬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并与李诚儒开启了battle。

在职场或生活语境中,除了像郭敬明这样,抵制李诚儒的“真话”,进行诡辩之外,更多的人或许会直接回避或无视它

畅销书《真话巧说:不误事不伤人》中,作者马克·墨菲提到了一个词——“真相杀手”,道出了我们不愿意承认和接受真话的原因。


No.1 无知自信

马克·吐温说:“不懂的事情,你自然会加倍小心;惹祸上身的多半是你自以为懂的事情。”无知自信出于很多原因,有时由于我们是被动接收了错误的信息。例如,你的钢琴老师要求你把手伸直,蜷缩肩膀(实际上,这两个姿势都不对),之后你便自信地认为这是弹钢琴的最佳姿势。

无知自信导致人们不仅不能认识到自己的无能,而且还误以为他们有能力,并因此感到自信。

No.2 感知抵触

面对同一件事,大家的评价源于内心不同的座标系,导致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的认知差异巨大。思维框架的差异使人们从不同角度选择性地感知信息,而导致了对真相的看法不同,不接受真相本身。比如节目中,郭敬明就自认为“存在即合理”,不接受他“破坏了节目规则”的事实。

No.3 心理抵触

当一个人心中有两种不同的信念时,会产生心理抵触,造成不愉快的心理紧张状态,即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状态。

真相不容易使人接受,特别是当真相挑战或伤害人的自尊或信仰时。当人试图证明或解释真相与个人信念的差异,以减轻认知失调的痛苦时,心理抵触便产生了。

No.4 利益抵触

人有可能被金钱左右,利益抵触亦随处可见。利益抵触以明显或不明显,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形式出现,影响我们听到真相的主观意愿和能力。

当我们因为这四种现象而拒绝倾听,终止对话,甚至抵制真话时,这恰恰是陷入了一种非意识状态的抵制机制中,而这种抵制机制可能就会使我们远离真话,甚至屏蔽真话。

所以,罗辑思维的CEO脱不花才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喜欢听坏话而不喜欢听好话,如果有人说有,他撒谎。

认清事实本身,是为了让我们能更好地去解决问题和更好地进行沟通。


说真话有技巧——不Battle也能Real

我们需要说真话,但不是每个人都是李诚儒,也不是每一次对话或沟通都要以“battle”的方式来收尾。

尤其在职场的语境中,耿直的人容易被误解为情商低——毕竟,带刺的信息容易激发愤怒情绪和防御心理。

其实,说真话也有技巧,只要用对方法,许多问题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在《真话巧说:不误事不伤人》一书中,马克·墨菲就给出了一套“真话巧说”的方法论:

首先,聚焦事实。就是尽量做到“相对客观,对事不对人”。

其次,换位思考。当你立足于事实,但发现还是很难与对方沟通时,学会换位思考可以让你更轻松。

第三,设定你的目标。如果没有恰当的目标,对话或沟通就容易偏离目的。在开始进行“真话沟通”时,我们一定要设定一个清晰的目标。一个好的目标,核心作用是使行为发生变化。

但在设置目标的时候,一定不能把“我要让你和我道歉”、“我要让你承认你错了”亦或者是“我只是让你感到不爽”这种情绪化的结果作为对话的目标。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达成某件事,或者产生积极的变化,因为目标需要进行理性和战略性的考量。

第四,对话而非对抗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试图就某件重要的事情与某人交谈,但他不听你说话。这种挫败感使你想抓住他并将你的话一股脑地灌进他的大脑,但这种对抗通常不起作用。

《真话巧说:不误事不伤人》给出了一个“IDEAS流程五步法”,可以让你与他人的对话更顺畅:

第一步:I:邀请(Invite)他们成为伙伴

第二步:D:解除(Disarm)你的戒备之心

第三步:E:消除(ELiminate)责备

第四步:A:承认(Affirm)他们有控制的权利

第五步:S:设定(设定)一个时间限度

IDEAS流程每一步都很有明确的目的,当这些步骤组合在一起使用时,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极大减少沟通对象的抵触,使你们双方进入有效的谈话状态。

第五,创造文字画面。文字画面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具体的事例,这样便于每个人明白。

第六,结构化倾听。在学会说话前,我们更重要的是学会倾听。马克·墨菲提出了一种方法——“结构化倾听”,包含三个方面:引出谈话、倾听和确认

1. 引出谈话:引出谈话就是向对方表明我们想倾听他的感想并鼓励他分享想法。

2. 倾听:倾听就是把我们的嘴封上,把耳朵竖起来,使大脑转起来。

3. 确认:确认就是我们与他人合作时,要确保我们能准确理解对方所言。

说真话是一种修养

董明珠曾经面对央视采访,说了一段颇有“个性”的话:“一个人如果不讲真话挺可悲的,也许别人认为我这个人修养不够,别人有修养不说 (真话),我为了讲真话,宁可不要这样的修养”。

其实,敢讲真话才是真正的“修养”,一种令人钦佩的修养。正如马克·墨菲在书中说的一样:“真话谈话越多,世界就越美好。

作为“说实话”的代表,崔永元在《真话巧说:不误事不伤人》推荐中说道:“我这个以'说话’为生的人,实话没放过我,我也没放过实话。如果大家都是正直善良的人,看看《真话巧说:不误事不伤人》,说好实话有这么难吗?

如何说话这种事情,就像王阳明说的:“人须去事上练,方才立的住。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说真话的技巧,方法就在《真话巧说:不误事不伤人》一书中。

通过系统的框架式理论,辅以具体详尽的现实案例,与现实场景对照,通过刻意练习,这本书是让你尽快掌握“真话巧说“的神兵利器。

毕竟假话谁听不出啊,大家都不是傻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