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帮助时间利用

成长就是看待世界的方式不断迭代、不断拨开迷雾、趋于本质的过程。

比如通人性,认知通透就会多些开放和包容,你看,心胸开阔事智慧足够,尖酸刻薄是眼界太窄,本质还是认知问题。

再比如,“只要努力就有回报”是我们从小就接受的、已经近乎于信仰的理念,努力或勤奋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褒义词、也是通用的成功教条,仿佛和成功有必然的联系。实际上呢,努力大多数时候是聊以自慰的心理作用,顶多算是成功的条件之一,大多数情况下还不算是必然条件,不如天赋重要,更不要说趋势、运气等由决定作用的条件了。

努力,本质是人类几千年以来在最重要的运气和天赋前不得已给自己的心灵安慰而已。 

运气、天赋、趋势等因素如此重要但不可控,那我们该怎么办?难道就只能干坐着等待幸运女神的垂青?

当然可以主动出击。

意识到运气最重要,那么很容易得到一条:成败是概率,再精细一些说:是自己拥有的资源和趋势契合的概率。

那么我们就可以相对高效的下功夫了。

我自己其实是“努力”的忠实拥趸,而且还信奉“一般努力没什么用、必须得待己如仇才行”,只不过努力需要让渡给真实,正确的认知可以让努力更加高效,把时间和精力投注到更符合发展趋势的方向上。

我一向相信客观的真实,而不是主观的感受,关于成功也是一样,有三个重要的认知: 

1.以真实数据做依托,而不是凭空想象 

2.决定成功的是复杂性系统 

3.成功是概率事件,我们可以做的是要努力在增大成功的概率上。

我这些年下笨功夫做了个统计工作,从中国的《二十四史》里挑出200位名人,又从党史和近现代史里选出100位,再从西方文明史里挑200位名人,涉及的领域基本覆盖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中国以政治家、帝王将相和千古文人为主,以及近现代为国家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西方文明名人是思想家和科学家比例大。时间跨度五千年,空间跨度覆盖整个人类文明,从维基百科上了解大概生平,根据这500人的样本量分析提炼,总结出几项通用的、更贴近人性的品质、以及都会做的事如下:

1、眼界或见识。只有站的足够高、看的足够远、见的足够多才会找到正确方向,有了方向,努力才有意义。

2、思考。不管什么行业,可能文化水平不高(比如刘邦、朱元璋),但走在前列的人都喜欢思考,擅长做抉择,精神境界提升速度极快。

3、阅人 。人类作为社交型动物,离不开集体,每一次与另一个人的接触本质都是信息的交换,接触的人越多就会输入更多的信息,加上思考,把信息内化成属于自己的智慧,随着智慧的增长,接触的人层次也越来越高,成功就是撞上概率的时间问题。

4、学习能力极强。这个看领域,知识、学术、人文、科学类的人喜欢阅读,都是手不释卷,比如魏武、唐宗,还有芒格、巴菲特等,说自己是行走的书橱;还有的人擅长在实战中学习,吸取其他人的思想精华,唐宗也有《唐李问对》,还有刘邦,不管阅书还是阅人,本质上都是处理信息并转化成智慧的学习能力。

5、动机。 动机和行动统一则可以提示效率,不过成功者并不乏在自己无感的领域做到最好的案例,典型的是乔丹,最爱的是棒球,最强的却是篮球,这是天赋加努力的例证。

6、助人。 成功者的成就大小本质上是能代表多少人的利益,要么是客观上提供了帮助人发展的机会,要么就是主观上帮助他人成功。

以上就是可以加大成功概率的因素,在这些方面投入时间精力才会提升效率,加强自身机会出现且能一把抓住的能力。

统计显示绝大多数的成功者工作确实非常努力,但都是特别享受的状态,每天12-16小时是正常的生活方式,时间精力的利用效率高,再加上努力才能驾驭很大的成就。

所以每天的时间除了吃饭睡觉锻炼等固定投资在最重要的健康上之外,就要做好规划努力在这些能提高成功概率的因素上,然后持续累积,静待复利拐点的来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