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有如候鸟》感悟1

第一次阅读本书来源于刚好今年8月份看过本书作者周晓枫的另一本书《你的好心看起来像个坏主意》,看书很少的我偶然看到那本书的介绍,点开后就是惊喜,太惊叹作者的故事力了!

之后就打算看看周老师的其他作品,可是两个月来一直放在书架里,今天赶巧心情比较复杂,就选择阅读。

我知道会从中收获不一样的启迪,比如文章中很多段落描写都很惊心动魄,我想自己到时候阅读时心情也会如此吧。人性的善恶,有的人一辈子也很难理解。我一直想写散文小说,但是阅历不够,有话不说,表达不清楚,词汇量不足,因为以前看书少,理解能力差,之前就有点自卑。

本书视角独特,非常感谢作者给我们文化贫乏的人的精神安慰。

看动物世界里各种动植物竞相残杀会感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有时候会很惋惜同情那些被杀死的弱小者。小时候的我对死亡很敏感,记得小学养过两只鸡,不小心最后死了,我伤心了很久,养过螃蟹、龙虾、螳螂等小东西,不养猫狗,原因不仅是自己还没有自主选择权时,父母嫌养动物麻烦不考虑养,我也就被父母的话语说得点头同意了,不叛逆是我最大的悲哀。其实叛逆一点也挺好的。

不是为了把写作当作副业,我真的很想写个以自己为原型的散文或小说,现在头脑中思绪太乱,得捋一捋。

作者说:小时候我好奇海螺如何生长。海螺无法一下子推翻自己钙制的墙,也不能吃掉外壳,不能边消化边筑造新的壁垒。它从轴心开始生长,随着长大,海螺就把里面的腔室腾空、封死。海螺不断搬离,只居住在最外面的腔室。写作需要像海螺不断封闭自己曾经的腔室,才能壮大——离开旧舍,才获新生。寄居蟹更是如此,一旦扔下旧壳,就不再回去;我愿自己和自己的散文,都能舍弃旧习,在更大的空间里,既勇敢又怀有怯意地,成长。

原来是在最后道出“寄居蟹式文字”的由来,离开旧壳,才获新生。人亦如此,舍弃旧习,才能成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