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我們的新聞還經得起幾次翻車?

01

於小姐其人

我的首頁上幾乎都是於鑫慧的事情。

百度一下於鑫慧其人,已有不少人幫助修改擴充了百科詞條。2020年2月份援鄂;3月份因抗疫事蹟突出火線入黨,且是南通市唯一一名備江蘇省省委組織部批准火線入黨的志願者。之後獲得“最美護士”的稱號,入選“江蘇好人榜”,“南通市五四青年獎章”,“中國網事·感動2020”第二季網絡感動人物,“四個100”先進典型暨百名疫情防控最美志願者……她的優秀事蹟充斥着網絡,所有人都認識了這個想“嫁給兵哥哥”的護士。而後是全網祝福的婚姻。

再然後,捧得越高摔得越疼。10月13日,其護士身份被質疑造假,被指婚內徵婚失信債務問題。10月14日南通衛健委稱“她不是醫療工作者,也不是醫療衛生系統的”。10月17日所在單位給予迴應,“是勞動派遣職工”,並呼籲給予“寬容”。

02

德不配位

這下輿論不斷髮酵越演越烈。《最美逆行者人設崩塌》、《於鑫慧翻車》、《請善待抗疫英雄於鑫慧》……隨便一搜,說此說彼的爭執不休,倒也不用我再費事贅述。讀了許多文章,不難說其中有些上頭,洋洋灑灑一大篇,讓人時而覺得於鑫慧此人雖德行有虧,但着實體現了一位公民的社會責任感,體現了時代青年勇於承擔社會義務的熱情;而另一些要讓人忽地一震,大呼一聲“此人怎配!”

我確也同意無論是婚內徵婚也好,債務問題償清了或是沒償清都好,或是爲了躲債或是爲了補貼,都不能抹去她在武漢志願服務的功勞。我一位致力於公益的老師在討論中也提出過世間從來沒有單純的志願之說,或爲名,或爲利,或什麼都不爲也爲了自己的心安和快樂。另一位前輩在十幾二十年的服務中也說現在的志願者也應保護好個人利益。

但爲名爲利不應欺世盜名,保護好個人利益也不等於誇大其詞。我十分贊同公號呦呦鹿鳴的鹿鳴君的觀點:“當她安之若素地接受人民日報、央視的宣傳,當她在先進事蹟報告會正義凜然,當她在抖音上傳遞虛假人設……就已掉進了一個傳播陷阱之中,並且自己也參與其中。”(摘自微信-呦呦鹿鳴-《他們說,對這事要寬容,寬容說:“我太難了”》)甚至10月15日於鑫慧仍以短信回覆:“公道自在人心。”,堅持自己的人設。我一直有些困惑,是否承認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承認自己有許多的錯誤就這麼困難呢?一個普通人的,自己主動的抗疫,不美嗎。

當然,失去了護士或者別的什麼光環,或許就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了。我看到有些評論裏在說“普通人又怎麼樣?普通人抗疫50多天回來不配得到榮譽嗎?普通人不能得到五四青年獎嗎?……”實在有些可笑。普通人得獎是大部分人樂見其成的,但不該以這種方式。那麼多省份馳援武漢,那麼多醫護人員馳援武漢,有些自願有些徵召,有些做着最危險的工作有些也如同後勤人員;但他們都少有名姓,至於榮譽和獎勵,大部分應是沒有於小姐那麼光輝的。“當欺世盜名者佔據了公共注意力,真正值得鼓勵的人就邊緣化、逆淘汰了,不造假、不撒謊、不迎合的人,就沒有出頭之日。那一個個先進事蹟報告在外面,又有多少看不見卻令人心痛的地方呀。”(摘自呦呦鹿鳴-真的推薦大家直接關注黃老師)於小姐,說到底抗疫事蹟突出,突出在哪裏呢?約有些德不配位了。

03

變了味的新聞

可除這些爭議之外呢?我沒有正經學過新聞,但也知道真實全面,切記虛假該是一個媒體人的基本素養之一了。我寫稿子雖沒寫出什麼名堂,但也戰戰兢兢,力求全面,不敢流露出自己的想法,以免影響了其本身的客觀和公正。《羊城晚報》快評說,“人們不應以於鑫慧私德有虧去抹殺其50多天志願者的奉獻,同時,人們也不應因其身上90後、顏值高的標籤而‘一戰封神’,這是此前各路媒體的興奮點所在。”

我想,這可能也不僅僅是興奮點了。許多自媒體,網絡營銷號也罷,但更多的是我們全國性的、地方上的、萬千讀者關注的媒體與其他機構,連最基本的信息也不覈實就大肆報道,趁着高流量就可以頒這獎贊那揚?彷彿整個社會都進入了“流量至上”的娛樂圈時代。

於鑫慧事件翻車後,我看到過仍然讚美她的,也看到了無法寬容她的品行的;可我始終鮮少有看到媒體正面回答說,“對不起,我錯了。我前期確實沒有核實調查。”;或是真正深入我們的英雄羣體之中,是否他們得到了應有的待遇,是否他們後續仍願意深入一線……有評論說,某領導深入武漢病房“紅區”拍攝“最危險的地方”,拍幾張照隔離14天,期滿後再進紅區,再隔離;喫喫喝喝一個月,領了一個月出差補助,回來進了該媒體抗疫先進名單。這樣的評論是否真實有待商榷,那我們的媒體可否花上一番時間調一調,查一查呢?或是那些自發組織起來,又自發散開去了的服務組織?

讀過一個小說裏說有貧困兩縣,現有兩縣令各自赴任,一官使百姓溫飽可期卻貪腐成性;一官清正廉潔卻與百姓一同受寒捱餓;兩縣令如何獎懲選取下一任縣令。小說裏的書生舉人大都以爲貪縣令功過相抵,清縣令令人敬佩,唯有主角只說斬了貪縣令,革了清縣令,另選他人赴兩縣上任即可。而我們的新聞裏,真的再也找不出個真真正正的人物事件了嗎?

一哄而上的讚美,一哄而上的唾棄;或是人潮湧動的責罵,發現真相後的道歉。社會的流量像一茬茬的韭菜給收割殆盡,留得下什麼呢?我想媒體報道里的寬容,可能並不是指這個90後的姑娘,也指這些誇大其詞了卻不願意悔改的自己吧。可如果我們今天寬容了,爲什麼不寬容那些拍“考上清華跪謝父親”的視頻?爲什麼不寬容那個水泥西施?啊,還有那些曾經痛罵抗癌博主,又後悔萬分的彈幕鍵盤俠們?啊,還有,那個地鐵裏在乘客請求下給了張創口貼仍要拍照宣傳的領導和小編?

爲什麼不呢?他們做的和現在媒體小編們做的,不都是宣傳正能量嗎?雖然犯了點小錯誤,但初衷都是好的呀。

可新聞新聞,如果新聞再翻車幾次,我真不知該信什麼了。


其實最難過的還是我們真的有真的新聞嗎?圖都來自網絡

閱讀原文關注喫飯的百家號和頭條號。。迫切需要點擊量 大謝

百家號 頭條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