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帖——书写——习惯刍议

辛野人


* 注 * 文中图文均原创,禁二传,抄袭必究 。

文/新野人

常有书法人告诫后学,临帖是改变自己过去不正确的书写习惯,乃正确的废话。因为思想观念和着力点偏了,临者非原帖书者,临者的书写习惯怎能和原帖书者书写习惯一样?临帖,本质是提高临者的书写能力和审美能力,提升转变原有顽固庸俗的审美思想。

书写习惯是童子时期养成的,也有先天的。犹如拿筷子,十几亿中国人没有相同的。每个人用筷子的习惯不同,能挟菜送进嘴里才是目的,为何要改变?苏东坡执笔、王羲之执笔…… 正是各自的书写习惯不同,着力点不同,节奏不同,思想不同……才写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形成不同的风格。如果书者的书写习惯都相同了,书法艺术的个性也就亡了。适合自己习惯书写的方式,才是最佳的书写习惯。

临帖像,是临结构形态准确,是临得形神兼备?是对临帖最大误解,谁也临不过复印机,那是文学用词,切勿当真,是书法人忽悠书法人的习惯用语。

学书目的就是临帖形准?肯定不是,有知名书家嘲讽其他书家:“临帖临不像者,就说是意临”,这句话是典型的正确的废话!有兴趣的书法朋友,可在网上看看说此话的书家,斯人有几种字帖临像了古人 ?

临帖,味临到,意临到,笔也临到,还要留三分给自己,创作时才有自己的空间,才是真正临帖的目的。反之,临得愈像,就如身陷泥潭,陷入愈深,愈难自拔摆脱。结果临了几十年的法帖,创作时,却全然不见自己,最终没死在古碑帖里,痛哉!

往往下功夫用脑临帖者,能深入升华,时刻提醒自己临帖的目的和意义,才能清楚临帖的终极关怀——是临创出自家的魂魄。往往临之皮相者,邯郸学步式的傻临,才常把“临帖是手段创作才是目的”挂在嘴上,可结果创作时,时常受时风诱惑,被所临之碑帖束缚,被展览评选的游戏规则牢牢套住,泯灭了本应有的创造出新思想,哀哉!


试看,代国展获奖、入展的作品,多数作品都是毫无艺术价值的套路化的准创作。习古、出新、超古,才是书法人的灵魂所在,也是书法人终极目的。被艺评家调侃的近亲体、繁殖体、僵尸体、奴才体、阉割体、组合体,新俗体……

正是临帖临皮相,导致山寨创作泛滥。所谓的下功夫傻临、死临、套路化、标准化、批量化的临写,以写像古法帖为高大上,久之习惯必成定势;导致创作时,丢失自家的文心道心,使书写者的魂飘气散,悲哉!

庚子季秋,新野人随笔于重庆龙头寺之【归一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