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会向谁求助?是家长吗?

近日,又有一则新闻令家长心痛不已。

楚天都市报10月15日讯:母亲胡莲在江苏大学三食堂旁拥抱告别后,21岁的湖北浠水籍大学生袁健转身朝母亲离开的方向看了几秒钟,然后在手机上写下一段话,接着走进学校的A1栋教学楼,爬上6楼,从一个卫生间的窗口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他在人世间最后一条讯息:不知道为啥搬宿舍能好好学习?



这是一个从小到大的乖孩子

10月9日上午,国庆长假刚刚结束,黄冈市浠水县的胡莲突然接到了儿子班长张军的微信,“阿姨,袁健今天没有来上课!”

胡莲赶紧给儿子打电话,电话没有接通,她只好发微信,微信也没有回复,这让她感到有些担心。

2017年,袁健以超出当地一本线70多分的好成绩,考入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这让胡莲非常自豪。

在胡莲眼中,儿子从小到大一直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中上游位置,从没有让她太过操心。袁健的性格也比较开朗活泼、懂事,即便在最容易叛逆的青春期,他也没有和父母产生过大的矛盾,和同学的相处融洽。

可能是因为第一次离开家乡和父母,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袁健的性格变得内向起来,在大学的学习也遇到了一些问题。2018年下半年起,胡莲放下手中的事情,到学校陪读。

母亲的到来,缓解了袁健的压力,除了在大二时留了一级外,袁健的学习生活步入了基本正常的轨道。

今年9月7日,因疫情原因离校大半年时间后,袁健再度重返校园,开始新学期的学习。开学前,胡莲跟儿子商量好了,这学期她不再到镇江陪读。

没想到,才过了一个月,胡莲就接到了儿子没上课的消息。


我发自内心抗拒以这类新闻热点来作为育儿题材写作内容。

但是,今天群里的妈妈转发这位江苏大学生的新闻,其他几位妈妈纷纷发出的感慨,引起了我的重视。


如今,孩子自杀新闻比比皆是,学习不好被父母 斥责,孩子自杀;学习好的孩子,也要自杀。

是啊,开心最重要!

这届家长已经别无所求,只求孩子开心了,因为可以保命啊!

那么,怎样的生活是令人开心的呢?

当你考试成绩不好,你会开心吗?

当你成年后钟情于某个异性,可对方不喜欢你,你会开心吗?

当你毕业后寻找工作不顺利,屡屡挫败,你会开心吗?

。。。。。。


今年暑期档,《以家人的名义》中,贺子秋问养父李海潮:“爸爸,人生只要开心就可以了!对吧?!”

暖心老爸李海潮摇摇头回答:“开心,很容易吗? 不,开心太难了,人的一生呢,有很多沟沟坎坎,你要怎么跨过去呢?”

看到这里,我相信很多家长心里会有一个判定:是啊,受挫能力非常重要,这些孩子就是太娇气了,没有受挫能力!

通常,大部分人都只看到了问题的第一层面,却没有看到这个问题海平面下涌动的暗流。

贺子秋为何能和李海潮讨论这个“开心”问题呢?

你的孩子会和你讨论这类问题吗?

你会怎么回答?

这才是育儿过程中最关键的点。

要知道,李海潮是一个同理心非常强的父亲,他永远把孩子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剧中,乡下的小姨再三叮嘱子秋要乖巧才能讨好养父的爱,李海潮很早就感受到子秋内心寄人篱下的自卑情绪,假借喝醉酒指责小姨的错误认知行为。

正向养育中再三提到:孩子感觉好时,他们会做得更好!

那如何让孩子感觉变好?


很多妈妈会说:我是要听孩子的想法呀,但是他不跟我交流啊!

是啊!

当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为何不是第一时间向家长求助呢?

作为家长,我们有否想过:这难道是孩子的问题,而不是我们家长的问题吗?

《法国妈妈育儿经》里说到:接受“孩子是有思想的”,并把它作为第一育儿原则,那么许多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正向养育方式:认可孩子的负面感觉、聆听孩子的想法、给与孩子无条件的爱,就能让孩子感觉变好。

李海潮和贺梅的那段对话,作为一个大男人,他心细如发,关注子秋的心理健康,这是很多亲身父母都做不到的。

他知道自己哪怕做再多,也弥补不了孩子内心最柔软的那部分。


贺梅用自己的认知方式去爱孩子,恰恰是给了子秋最大的伤害,这和当今社会家长们的“我这么做是为你好!”是相似的。

而李海潮,才是真正关心子秋的那个抚养人,他完全是从孩子的内心需要出发。

他能给与孩子关心和爱,但是人类最核心的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却是来自父母双亲。

漫长的养育孩子过程中,我们和孩子的互动方式,不是为了“赢了孩子”,而是要“赢得孩子的心”,只有在这种平等的情绪流动中,孩子遇到困难才会第一时间向父母求助,而我们无条件的爱才是他们克服人生困难的勇气来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