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感是怎么来的?【181】

关于自卑情绪的形成,有人总结得好:当婴儿躺在妈妈的怀抱中时,是不会有自卑情绪的;自卑情绪的产生,一定是后天某个事件、某种歧视或某个打击所造成的,它不是天生存在的,而是具有习得性的一种体验。

自卑情绪,本质上是由于过去不成功的经历而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体验,受挫后的孩子为了避免再次遭遇这种体验,就会在相同或类似情境发生时,下意识地选择退缩或逃避。因此,要想让孩子克服自卑,就要增加孩子成功的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孩子的抗挫力。有的孩子特别在意输赢,有的孩子脸皮特别薄,一点点失败就觉得难以承受。

针对这一类孩子,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提高对挫折和失败的抵抗力。有的家长为了增强孩子的自信,有意在比赛或游戏中输给孩子,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做法。

失败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经历,一个从未尝过“输”的滋味的孩子,今后遇到挫折会更加难以承受。

因此,家长在和孩子玩游戏时,不要故意输给孩子,而是要让孩子知道有输有赢才是真实的人生,要教导孩子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成败:失败时不气馁,成功时不骄傲。

当然,当孩子尝到失败的苦涩时,最需要的还是大人的宽慰和指导。如果孩子某件事没做好,非常沮丧、无力,家长千万不要焦躁和生气,更不要责骂孩子:“真没用!”因为类似的话听得多了,孩子也会以此评价自己认为自己无用,无能,从而会变得更加自卑。

除此之外,即便是成长于同一个家庭的孩子,相貌和成绩比较差,不会讨家长欢心的那个,常因得不到家长的肯定与表扬而觉得自己比不上其他人,在心里形成低人一等的观念,而这一观念正是孩子产生自卑感的根源。

正如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分析:童年的经历虽然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被淡忘,甚至消失于意识层中,却会在潜意识中被保留下来,对人的一生产生恒久的影响。

因此,童年时期产生的自卑感通常会伴随人的一生。

而童年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可以说孩子自卑的根源多半来自父母的态度。

如果孩子在外面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回到家中,家长可以及时地给予安慰和鼓励,那么孩子的自卑或许就可以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而假如连父母都不认可孩子,一味地打击孩子,那么孩子很容易就会产生悲观、自卑的情绪。

可见,要想让孩子健康阳光地成长,就要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充满信任、温暖和爱的环境,宽容地接纳孩子的一切,杜绝所有打击和贬低孩子自尊心与自信心的表现与行为。也就是说,家长的信任与赏识,是帮助孩子消除自卑、树立自信的良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