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负面情绪远比你感受到的大

小邱是个“甲己合”,凡事都喜欢摆在桌面上讲个清楚,从不藏着掖着。

直爽坦诚的他自然对朋友有着同等的需求。

小邱发现周边房价最近有所回落,打算改善一下居住条件,只是手头还差一点现钱,便准备找自己好朋友借。

他先是在微信里说了一下自己的情况,但朋友一直没有搭理他。

“是不是对方太忙了,没看到?”小邱自言自语。

于是他拨通了朋友的语音电话,对方没接,到晚上也没有回过来。

吃过晚饭,小邱准备再打个电话问问,妻子阻止道:“人家一直不回微信,肯定是不想借钱给你,就别再打了。”

“怎么可能,他肯定是微信静音,且太忙没顾上看呢。如果不方便借,他会直接说的,怎么可能用这种方式拒绝我呢。”小邱不信邪,连续打了两个电话,那个曾经随时随地都能联系上的“好哥们儿”始终没有接电话。

小邱都有点担心朋友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儿?

当小邱知道对方一切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时,很是费解:是什么原因让他不能坦率地拒绝我呢?

在跟另外一个好友聊起这件事时小邱才知道,“好哥们儿”对自己早已极度不满。

原因是今年五月份,朋友要出趟门,自己的车限号不方便,想借小邱的车用一下。近年来因为出借车发生的纠纷很多,朋友又是个爱喝酒的人,“甲己合”的小邱很有原则,认为出借车担的风险不可控:“车和老婆概不外借,但我可以送哥们儿去任何地方。”

他本以为自己的坦诚可以得到理解,但不成想对方却认为他不够哥们儿,很是生气,只是碍于面子,一直隐忍不发。

当看到小邱借钱的信息时,愤怒不已:“连个车都舍不得借我,现在还好意思找我借钱,懒得理他。”

小邱很是郁闷,因为觉得是好朋友才有什么就说什么的,怎么对方私下里会如此记仇呢?

“人具有社会性,所以在人际交往中都会克制负面情绪”这是不可否认的社交常识。基于此,我们可以推断:别人的负面情绪,其实远比你感受到的大。

小邱是个甲己合,以为直爽让自己交往变得简单透明,但太直接的语言会在不经意间戳伤他人,隐忍的习惯让对方不会马上表现出来,但压抑的情绪更容易在某个时刻成倍爆发。

所以,永远不要认为和谁的关系牢不可破,更不要对一直微笑的人“肆无忌惮”,有度的沟通和交往才能维系持久的情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