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沒有寫作方法的寫作書

關於寫作的書我讀了好幾本了,讀過之後的感覺總是不疼不癢。要說沒方法吧,那些書中也確實有一些條條款款的東西;要說有方法吧,就是不知如何去全面掌握以達到作者的“要求”。


推薦大家讀《寫你想讀的文章》,這本書讓我茅塞頓開,這不是一本單純的方法論的書,這是一本幫助你轉變寫作思維方式的書。


作者田中泰延1969年生於大阪,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第二文學部,1993年進入電通公司,從事廣告策劃和文案工作長達24年,迄今爲止閱讀了6000多本書。2016年裸辭,自稱“青年失業家”,以自由職業者的身份開始寫作,活躍在網絡上。這本書是他的處女作。

寫作是應該先讓自己快樂的,寫自己想讀的文章。本書作者首先闡明瞭字數過多的內容讓人失去閱讀的慾望,這觀點一下就點燃了我,別說是書籍,但凡是要用文字表達的內容都不易冗長。


多年前公司裏的一個律師,出於專業原因每次回覆郵件感覺都像是在寫報告,長長的英文內容看得人頭皮發麻;每次打開這樣的郵件都有想要刪除的衝動。


《寫你想讀的文章》作者在書中的每一個觀點都與那些“常規”作家不一樣,真可謂是不走尋常路,長話短說,就書中的某些觀點拿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01網上爆款文章有九成是隨筆

我在今年一月開始在網絡上寫文章,沒想到第一條就出了個爆款,當時在讀《列奧納多•達•芬奇傳》,讀到達芬奇畫蒙娜麗莎時想到自己幾年前在法國盧浮宮拍攝的“現場版”蒙娜麗莎的畫像寫了一些隨筆。沒想到第二天就有10萬+的閱讀量。


此後就想以寫爆款爲目標,發現自己越是想寫出爆款越達不到目的。而自己隨隨便便寫的三言兩語卻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寫你想讀的文章》作者的觀點就正好說明了發生在我身上的一切。用作者的話就是:事像和意象交織之處產生的文章。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不太符合寫作的標準,寫“讀者想讀”的內容。

但作者認爲只有自己遇到的一些事、一些人讓自己產生了某種思想,展開思考寫下了自己想寫的文字,同時也是自己喜歡讀的文字。


我想就是我們常說的“心流”吧,用作者的話說,寫作要先迎合自己,寫能讓自己開心快樂的內容,爆款文九成都屬於這樣情況。


02誰寫的比寫什麼更重要

這讓我想到了不久前去世的某名人老師,生前的書法都要賣十幾萬,人剛去世字就降價了,幾百塊無人問津。有人說:你啥也不是的時候寫十萬字都沒人看,當你出名了、成腕了、建立自己大IP了,你寫啥都會有人看的。


作者建議我們拋棄“面向特定羣體”“想當寫手、想出名” 的錯誤想法,要建立“只要覺得自己寫的文章有趣,那就是幸福的”這樣的意識。堅持這樣寫下去慢慢地就會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和擁護。


凡事貴在堅持。


03起承轉合

我有一個朋友是做學齡前兒童教育的。前幾天,朋友給八歲的兒子講完故事試探着問:你知道什麼是“起承轉合”麼?沒想到小小年紀的孩子竟然先用英文解釋了一遍,又用中講述了一遍。朋友不禁感嘆道,現在的這麼小的孩子都學這麼深的內容了?孩子馬上說:是我在媽媽那上課老師教我們講故事時這麼要求的……


聽了朋友的講述我意識到,無論是寫文章還是講故事,都要遵循起承轉合的思路,這樣的文章或故事邏輯關係強更吸引人。


《寫你想讀的文章》作者田中泰延將這一概念又進一步濃縮爲:發現、歸納、演繹、感嘆。當我們想要按照邏輯說明過程時,按着“起承轉合”這個套路是最的效的了!


04語言等同於貨幣

乍一看,誰也不會把語言和錢扯到一起,作者先講解了貨幣的三大功能:支付手段、價值尺度、貯藏手段之後又明確的說到語言也有與貨幣一樣的功能。


人類用語言傳遞信息,就是一種交換,有時還需要翻譯成多種語言更像是貨幣中的“外匯”;交際交往中人們有時願意付出金錢來聆聽或閱讀價值比較高的語言或文字;我們還可以用語言保存一切信息,在需要的時候拿出來用。


作者此處想要表達的就是,語言可以使自己和他人都能夠得到益處。讓自己的文字流通,與他人交換,如此我們一定能夠得到更有價值的東西。



寫在後面

《寫你想讀的文章》作者田中泰延在書中不僅告訴我們寫作是孤身一人的創業,還告訴我們文字也會帶我們走向幸福,只要我們日復一日的堅持寫作會在不經意間看到不一樣的風景,走到一個全新的地方。


人生無法重來,歲月不可回首。爲自己寫作,寫自己想讀的文章,不再去取悅他人、迎合他人。通過寫作、閱讀不斷的精進自己來了解自己的孤獨、他人的孤獨,也在相互的孤獨中體會美好,將愛和共鳴銘記在自己的心中,變成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


關於那些簡單的寫好文章的方法根本沒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