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咥碗还魂的羊肉泡…


有人说故乡只有寒暑,没有春秋,深以为然。作为一名老师,由于工作原因很少在秋季回到故乡,几乎忘了故乡秋的模样,

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机缘巧合回到了故乡,两排的玉米如一人高,秋风吹来玉米杆涮涮直响,我独自一人走在泥泞小路中间时不时看看天看看地,总想找点什么值得回味的东西,不知不觉走到母亲的墓边,母亲的墓修的很干净,几乎没有任何杂草,父亲几乎每隔一个星期就要过来修一次,这是他对母亲唯一的思念方式,我找了个一块空地坐了下去,点了一支烟,毫无知觉的吸了几口,我本不吸烟,不过一回到老家总要准备一盒,见到邻里邻外发一根,这也算打照呼的一种方式,总不该干巴巴的说声你好吧,这在农村太不合时宜的,况且作为陕西人打招呼也是问饭吃了莫?哦,吃饭,是件幸福的事。


很久以来人们就已经把特定种类的食物作为族群认同的标志,有些食物,有些场景都承载着我们日常五感,需要我们走过人生的某个阶段时,才能体会其中真正的含义。

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饮食讲究“色香味俱全”,即好看好闻好吃,在视觉、嗅觉和味觉上都能享受。一道美食上来,要先观色,再闻香,有食欲了再动筷子,若是口味也好,方能称得上是美食。陕西以面食为主,每顿饭馍必不可少,即使吃面也要配馍吃,要是没吃馍就感觉没吃饱,于是泡馍在陕西遍地开花,在陕西有各式各样的泡馍,羊肉泡馍,葫芦头泡馍,豆花泡馍,、杂肝汤泡馍、粉汤羊血泡等等,走进饭馆,一个个两饼一大碗,饼先对半掰 ,再对半掰,然后细致的一点点掰碎,掰的过程跟同桌的人聊天,一个馍能掰足半个小时。掰得差不多了,拿起碗抖上两抖,把个头大点的挑出来再掰碎些。一招手,服务员迅速地把碗端走。加汤、煮馍,不消一会儿,热气腾腾的泡馍就给送了上来。在这些泡馍中羊肉泡馍名气最大,也是陕西最具特色的食物,大文豪苏东坡的诗中提到“陇撰有熊腊,秦烹唯羊羹”,其中这“羊羹”指代的就是羊肉泡馍。关于羊肉泡馍的记载,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后来因为味道鲜美,一直被人们所颂扬,而且很多历史典籍中都有记载。据说在南北朝时期,就因为毛修曾为宋武帝烹制羊肉泡馍,宋武帝一高兴便封其为太官史,后来又升为尚书光禄大夫。时至后期,羊羹在陕西以至全国的声望与日俱增。到了唐朝时期,无论是在皇宫之内,还是普通百姓都擅长制作羊肉泡馍。它香气浓重,肉质软烂,一口下去不但唇齿留香,而且还有温补滋养的效果。羊肉泡馍一直被平民百姓和王公贵族们所喜爱,但这并不足以使其声名大振,羊肉泡馍真正扬名于天下,与我本家赵匡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最初,赵匡胤还未得志,生活十分困苦,在长安街头游荡。有一天,他身上只剩两个白面烧饼,陕西人称之为“馍”,待到肚子饿的时候想用这果腹,但无奈这馍又冷又硬,实在难以下咽。这时,赵匡胤正好经过了一家贩卖羊肉的小摊,老板正在街边煮羊肉,他走到老板面前,说明情况,希望老板能够给他一碗羊汤喝。这小店老板人还不错,看赵匡胤的扮相也实在太可怜了,于是让他把手中的干馍撕碎,然后在上面浇了一勺热腾腾的羊肉汤。赵匡胤连干带稀统统灌进肚子里,顿时觉得又解饿又暖和。

时光穿梭,一晃就过了10年,赵匡胤当上皇帝。为了彰显皇威,赵匡胤在长安街上巡游,偶然间路过那家羊肉铺子,没想到还跟10年前一样,一点儿都没变,浓浓的羊肉香飘散出来,不禁让赵匡胤想到10年前的美味。于是,赵匡胤走上前来,跟店主谈起了10年前的境遇,希望店主再做一碗羊肉泡馍给他吃。店主一听是皇帝的命令,虽然10年前的事情已经忘记了,但还是不敢怠慢,赶紧照办,让妻子烙几个烧饼。因皇帝催得急,烧饼只到半熟就出锅了,店主怕皇帝尝出生面味,于是就将这馍撕得碎碎的,放在羊汤里煮了一下,还在里面放上几大片羊肉片,精心调制好味道,这才端到了赵匡胤面前。赵匡胤吃后觉得这吃食美味绝伦,夸赞了一番。从此,这家羊肉馆的生意越来越好,而且来的顾客也是专点这羊肉泡馍,爱吃的人越来越多。羊肉泡馍逐渐就成为了陕西极具特色的民间美食。

“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一碗羊肉泡喜气洋洋。”陕西人爱吃羊肉泡馍除了大西北产羊之外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表现,大西北地大物博,羊群众多,造就了源远流长的羊文化。古人很早就把很多美好的事物打上了羊的印迹,汉字中的“美”是形容羊大肥美。《说文解字》载:“美,甘也,从羊从大。” 对美食的热爱,是华夏先民审美意识萌生的源泉。

作家于坚曾将这种生活态度称之为“慢的仪式”,吃泡馍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享受生活感悟人生的过程。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一点点慢慢掰碎,慢慢的揉到汤里,化成一道暖心的美味,在腊月寒冬里,当你火急火燎地走进一家泡馍馆,心想着立刻咥一碗泡馍像赵匡胤那样暖和暖和身子,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无论是谁,只要你走进泡馍馆,你就得遵守泡馍馆的习惯,洗把手,坐下来,静静地等待泡馍馆的伙计给你端上一个碗两个馍,然后自己来掰。掰泡馍是件讲究事儿,你这一碗泡馍味道咋样,有一半的功夫取决于你掰馍的好坏。有人总结出来12种掰馍的方法,而最常用的也不过掰、撕、掐、揉、搓这五种。对于馍的大小各家说法不一,有说法是越小越好,但也有人说像蜜蜂头、在泡馍店见过掰馍超快的人,也见过掰馍超慢的人,而平均速度都在一个小时左右。为了吃一碗饭,坐在一间泡馍店里掰一个小时左右的馍,这对于各类运转超快的现代人来讲确实太奢侈了吧,但是这就是泡馍馆的精髓所在,让人慢下来,心越急,掰的馍块头越大,就吃着不够味。在掰馍的过程中,你可以东张西望,可以胡思乱想,也可以跟旁边的人聊天,你还可以把所有的负面情绪发泄在馍里各种撕扯。

泡馍不仅仅是享受掰馍时那种“慢的仪式”,吃更有讲究。一碗热腾腾的泡馍摆在面前,该如何下口,这才是摆在吃客面前最大的问题。没有经验的食者吃前会拿起筷子习惯性的一阵搅动,但这是最大的忌讳。真正的老陕们看到一碗泡馍首先会端起来用鼻子闻一下香气,然后啜一口汤汁,接下来则是选一个地方开始从边上一点点蚕食,只有这样的吃法才能保证泡馍从始至终都是那样的鲜香。吃的时候,根据个人口味嗜好,来点糖蒜、香菜,或者辣子酱之类的调节一下口味。食罢,高汤一碗,异香满口,顿时神清气爽,精气神也提起来了。

从一个人对待美食的态度绝对能看出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

每次从外地回来,无论是飞机、火车,还是别的什么交通工具第一件事情都是直奔泡馍馆咥碗泡馍,吃罢,真有一种羽化成仙的感觉。我常常嬉笑说:吃泡馍是给自己拉魂呢。别忘了自己的根,黄土地养着我的亲人,也埋这我失去的亲人,人走的远了,魂容易丢,吃碗泡馍魂就被那香味拉回来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