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軟的不一定強,逃避的不一定弱

筱筱帶兩歲多的小寶去足球場玩兒,一個比小寶稍大一點的男孩兒拿着挖土機在另一個場地自娛自樂。

看到年齡接近的小寶,小男孩兒迅速靠攏過來。但不是友好的打招呼,而是用手裏的挖土機往小寶身上“挖”。

小男孩兒開始並沒有惡意,只在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尋找夥伴。本我“辛金”的小寶,很謹慎的躲開,並“掛”在筱筱身上不敢下來。看到小寶害怕的樣子,小男孩兒膽子大了起來。只要小寶下來,他就立刻衝上去用挖土機或手推搡小寶。

這時進來一個小姑娘,臉圓圓的,有着“丙火”熱情的笑臉很是喜人,進來後抱着一個排球嘗試着融入大家。

小男孩兒先互動起來,和小姑娘玩兒傳球。

小男孩兒的媽媽想把他們帶的球借給小寶玩兒,但被拒絕了,小寶很不屑地說:“我不玩兒他的球。”

辛金的孩子邊界感、原則性都很好,那個“愛打人”哥哥的東西是堅決不會碰的。

爲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困擾,小寶跑進乒乓球場地。筱筱並沒有阻止,因爲她知道小寶並不是真的軟弱膽小,而是懂得不與感覺有危險的人糾纏。

足球場的小男孩兒很快顯露本色,又伸手去推小姑娘,只是小姑娘很強勢的推回去,並一副不容侵犯的樣子大喊道:“討厭!”

小男孩兒愣了一下,便繼續規規矩矩的和她一起踢球,不敢再造次。

有些孩子原局帶“衝戰”,天性具有攻擊性,就像這個小男孩兒,當他看到小寶只會躲閃自己,自然會認爲對方好欺負,頻繁挑釁成爲必然;而敢於對抗反擊的小姑娘讓他感覺到害怕,自然懂得剋制收斂攻擊性。

看來,“欺軟怕硬”也是人之本性了,很多時候不是真的“管不住自己”,而是沒有一個管住自己的有力理由。

表面看有點“弱”的小寶,懂得躲開正面攻擊,把持原則,謹慎遠離危險,又何嘗不是很好的自我保護方式。

每個孩子都有規避風險的能力。有孩子敢於硬碰硬分出高下;有孩子習慣選擇躲避緩解衝突,沒有真正的強弱和對錯,能夠保護好自己,就是孩子智慧的做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