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笔记05:不平等是儒家伦理的基础

这次的笔记终于离开“学而”篇,进入“为政”篇了。

很多人现在习惯讲国学,讲儒学。遇到什么问题都会翻翻经典,孔子怎么认为啊,孟子怎么说啊,好像真可以用儒学解决现在的实际问题。然而我见到的大多数人却不知道,儒学其实是反现代的,这一点上体现的最明显的,就是儒家的伦理基础,那就是人人生而不平等,且不能平等。

来看“为政”篇第一章: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现在的解读,一般认为这句的意思是:孔子说,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

嗯,这句话是从百度百科上摘抄的,所以说“一般认为”。

但这个解读有一个问题,它省略了主语,谁该像北极星一样呢?毫无以为,这个北极星绝对不可能是人人都可以当的,只有特定的人才能成为北极星,被所有其他星辰所拱绕。

从这就可以看出儒家的伦理基础:有的人是天生就比周围的人高贵的,而且周围的人应该顺从这种不平等关系,并且自发自觉地求去维护这种关系。

这就是要求所有人接受社会的不平等,找准自己在这种不平等的社会中的定位,按照礼制的要求做好自己的本分,从而保证这种不平等的社会体系能够平稳的运行。

所谓君主要有君主的样子,臣下要有臣下的样子,父亲要有父亲的样子,儿子要有儿子的样子,每个人都必须按着自己的角色来,不能做哪些逾越自己身份的事情——这就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人分贵贱,各安其位,贵人天生高出一等,贫者认命自甘下贱——这样的模式是不是觉得有点熟悉?没错,印度的种姓制度不就是这种不平等社会的真实案例吗?

这样的制度非常看上去非常美好,每个人各居其位,齐心协力的维护社会大家庭多好啊。但这样的社会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整个社会失去欲望,没有积极改变自我的冲动,进而导致整个社会没有进取心。在中国这么一个欲望非常强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国度里,推行这么一套看上去很美的制度,想起来也知道是不太可能的。

理解了这个,对于为啥中国历来治国都是“外儒内法”的格局,可能就有更深刻的认识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