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兒彎彎照九州(十四)李處溫之死

宣和四年六月,北遼宣宗耶律淳病死,天祚帝聞耶律淳死,下詔追奪其所授官爵封號,其妻蕭氏降爲庶人,改姓虺氏。(1)

臨終之前,耶律淳將皇位傳給天祚帝之子秦王耶律定,由蕭妃攝政,任命燕京漢人李處溫爲番漢馬步軍都元帥,統領北遼軍馬。


蕭妃稱制之後,改元“德興”,諡淳爲“孝章皇帝”,廟號“宣宗”,葬於燕西之香山。

李處溫和降宋的趙良嗣是心腹之交,具有強烈的滅遼歸宋願望,據說,兩人曾在廟中焚香盟誓,共滅遼國。

趙良嗣得知李處溫統領北遼軍馬後大喜過望,立即派人前去聯絡,李處溫表示願爲宋軍內應,準備在宋軍再次兵臨城下之時接應。

精明狡猾的李處溫,深知狡兔三窟的道理,除了和宋朝祕密來往外,還和金國眉來眼去,同時約爲金國內應。(2)

耶律淳的遺命引起契丹人不滿,蕭乾和耶律大石等人聯合蕭太后(即攝政的蕭妃,此時已稱太后),罷免了李處溫。


儘管失去了兵權,但李處溫及其子李奭依然在燕京城內四處奔走活動,聯絡反遼勢力,伺機接應宋軍或者金軍。

李處溫的信使不慎被捕,供出了李處溫父子與宋朝聯絡,“欲挾蕭後納土歸宋(3)”之事,蕭太后大驚,立即下令處死李處溫,凌遲李奭。

遼國官員在李處溫家裏抄出錢財7萬緡,金玉珠寶不計其數,這些財物都是李處溫在耶律淳稱帝的幾個月內收取的賄賂。

宋朝從金國手裏贖回燕京後,追封李處溫爲廣陽郡王,李奭爲保寧軍節度使。

耶律淳病死的消息傳到東京,一些宋朝大臣認爲有機可乘,慫恿皇帝收復幽雲,但徽宗因第一次北伐慘敗而猶豫不決。


王黼和童貫爲了各自目的,極力主張再次出兵,在他們的鼓動下,徽宗於七月二十六日下詔北伐。

徽宗仍令童貫、蔡攸等人負責此事,並以河陽節度使劉延慶爲都統制,其子劉光世和何灌爲副統制,統領二十萬大軍第二次北上收復幽雲。

幾位統兵將領中,劉光世知名度最高,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一,和岳飛齊名,但此公在戰場上的表現,實在乏善可陳,而且善於逃跑,被戲稱爲“長腿將軍”,宋高宗駐蹕揚州時,正是劉光世的不戰而逃,導致金軍先鋒兵臨城下,宋高宗倉惶逃跑,從此落下不能生育的病根。

劉光世雖然在戰場上表現一般,但擅長招撫,宋金對峙期間,招撫了金軍中的大批契丹人和女真人,在瓦解金軍意志方面,頗有功勞。


另一位副統制何灌,號稱“神箭將軍”,後來出任北宋禁軍最精銳的部隊“三衙”之一的侍衛親軍步軍司太尉,金國第二次大舉南侵時,陣亡於東京城外,以後還會屢次提到。

宋軍出發時,蕭乾和耶律大石等將領都在燕京城內,前線遼軍無心抵抗,被宋軍擊敗,遼國易州知州高鳳投降,駐紮於涿州的將領高藥師率領8000“常勝軍”(即原來的怨軍)投降,宋軍兵不血刃收復二州。

徽宗接到奏報大喜,敕封高藥師爲恩州觀察使兼涿州知州,封“常勝軍”將領張令徽爲洮州防禦使、劉舜臣爲秦州防禦使、甄五臣爲懷州刺史、趙鶴壽爲桓州刺史等,同時將郭藥師所部編隸屬於劉延慶,進攻燕京。

易州和涿州是燕京南大門,二州降宋的消息傳來,蕭太后大驚失色,爲了保住燕京,急忙派蕭容、韓昉等人爲使者前往宋朝,奉表稱臣,希望宋朝罷兵。

韓昉見童貫、蔡攸于軍中,說道:“女直蠶食諸國,若大遼不存,必爲南朝憂。脣亡齒寒,不可不慮。(4)”童貫、蔡攸大怒,將他趕了出去。

韓昉站在院子裏大哭道:“遼、宋結好百年,誓書具在,汝能欺國,獨能欺天邪!(5)”

遼國滅亡後,韓昉逃到宋朝境內隱居,“靖康之變”後被宋朝遣送給金國,隨即投降,狀元出身的韓昉深受女真貴族重用,後來成爲金熙宗完顏亶的老師。


童貫急於收復幽雲,將韓昉出使一事隱匿不報。

連續收到好消息的徽宗得意忘形,提前下詔將燕京改爲燕京府,彷彿燕京已成爲囊中之物,然後遼國人的頑抗,最終使徽宗美夢破碎,不得不低三下四的求助於女真人。

引用資料:

(1)《續資治通鑑》·卷九十四

(2)《續資治通鑑》·卷九十四

(3)《遼史》·卷九十四

(4)《續資治通鑑》·卷九十四

(5)《續資治通鑑》·卷九十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