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侯家湾村,淳朴的侯家湾人

        侯家湾村,隶属于长安区韦曲街道行政管辖,韦曲街道各村起名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各村建制均可追溯至隋唐。像韦曲得名,谚语云,“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极言唐代长安韦氏大家族人才鼎盛,韦家居少陵原畔,皂河以北。像上、下塔坡以能看到隋文帝杨坚建造的清凉寺塔命名,高处为上塔坡,低处为下塔坡。像东、西崔家庄少有崔姓,因两村是依附唐时崔府君庙建村,划分了东西。像何家营是大唐天宝年间,郭子仪的偏将何昌期曾在此扎营而得名……

        同理,侯家湾和韦曲其他诸村一样,也应建于唐代,那么他的得名又出自于何处呢?笔者认为,村名由来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者肯定与一个唐代的侯姓人有关,二者能和韦氏家族成为邻居,此人地位必须十分显赫,三者后人有所避讳不愿提起,形成了目前流传无续的局面,但又无法改变历史的现实状况。翻阅唐史,仔细对证,能符合以上三个条件的,只有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侯君集了。

        侯君集,豳州三水人,今陕西省旬邑县土桥镇侯家村人,唐代开国将领,李世民幕府嫡系,策动了玄武门之变,大破吐谷浑,攻灭高昌国。贞观十七年(643年),因随太子李承干谋反退出了历史舞台,影响力逐渐减少。

        因此可知,侯家湾村和韦曲一样,也有着辉煌的历史,曾经是唐代名将侯君集的园林,是一块不可多得风水宝地。村南是潏河,村北是皂河,侯家湾村就是两河中间的扇形平原。村子走势为中间高兀,东西以十字为界随坡势两边慢慢向下,村子两头有高楼展翅,整体形象恰似一个金元宝端坐在韦曲镇的端南,确保了村子的经济繁荣、生意兴隆。村东有延安大学,村南有长安二中、三幼,村西有长安一小,村中有侯家湾小学,文脉畅通,是村里学生聪明智慧的根基所在。

        2005年以前,侯家湾是长安区最大的菜篮子,每天凌晨三点,村里人的三轮车就开始忙忙碌碌,北到西安朱雀市场,东到韦曲菜市场,西到郭杜,到处都有勤劳的侯家湾人,侯家湾蔬菜一直以鲜嫩、水灵主导着消费者的口味,长安县人吃的便宜菜大都在这一时期。“一亩园,十亩田”,收获的背后有着大把汗水的付出,侯家湾人吃苦耐劳的精神、行家里手的把式,现在仍被十里八乡的人们津津乐道,现如今,蓝田、周至的种菜人还会到村里请能人当顾问,去帮助解决蔬菜生产中的难题。

        近十几年来,侯家湾村在摆脱土地农业的同时,经济开始多样化发展,村子里有租房的房东、有做小生意的老板、有搞建筑的工人、有各大酒店的厨师、有服务韦曲各个商业系统的打工者……伴着经济繁荣的大潮,侯家湾村人的口袋逐渐活变起来,家家户户的存折数额大都在五位数以上。

        侯家湾人现在的日子好了,生活幸福了,不过他们朴实无华、淳朴真诚的初心却从未改变,抱着团结友善的村风,秉持勤俭节约的家风,他们继续坚持砥砺前行,向上进取。目前,侯家湾村是长安区内办理红白喜事继续村民互帮互助,为数不多的不用服务队的村落之一。如果村民家里有大事,在酒店工作的大厨们就会请假回村,主动承担起几十席席面的菜案,干净利撒的能行人们也会暂停自己在外面的打工,回来参与到面案、洗碗、执席的劳动中去,人人和蔼可亲,没有一丝怨言。

        侯家湾村小学门头的楹联是这样写的,“园小能育花,门低不矮人。”正如这副对联所言,美丽的侯家湾村、淳朴的侯家湾人,将继续以自爱成就个人,以自强提升家庭,以自信立足社会,做新时代的文明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