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深度思考

什麼纔是真正的深度思考?





看幾個反面例子。



假如蕭亮在5年內對自己的生活狀態記錄了5000次,平均每天3次,每次他都活蹦亂跳,而在統計學上,5000個樣本是很完備的數據,足可說明蕭亮永遠能活蹦亂跳。那麼,他可以欣喜地說:“我獲得了永生。”但這是一個多麼荒謬的結論。





蕭亮的情況和他鄰居養的母雞貝利有些類似。作爲一隻嬌生慣養了兩年的母雞,貝利一直養尊處優,主人每天給它送飯,爲它打掃雞舍,而它只需定期施捨主人幾個雞蛋。於是它望着主人想道:“人類是雞的奴隸。”時間來到第731天,主人的手又伸進了雞舍,並把它揪了出去。兩小時後,貝利成了餐桌上的一道菜。





“蕭亮不會死”和“人類是雞的奴隸”從統計學的角度來看,都有成立的條件。雖然看起來有些荒謬,但人類的很多思考和結論都是基於這種通過統計學路徑得來的信息形成的。統計學的發展大大提高了人們解決問題的效率,但也逐漸讓人形成了“淺思考”的思維模式,在分析信息時總會忽視“時間尺度”,缺乏全局觀。觀察所得的信息必須加上足夠長的時間尺度纔有助於思考,某一段時間內單純的數據統計,往往只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很難在實際生活中幫到我們。





對於“淺思考”的表現形態,著有《黑天鵝》的美國知名投資者塔勒布舉過一個例子:消防員們閒着沒事幹時,就會聚到一起聊天,久而久之,因聊得太多,對很多事情就形成了相同的看法,而這些看法在局外人眼中則十分荒唐可笑。他將這種情況稱爲“消防站效應”。蕭亮在做出投資決策時,顯然已經和“消防員們”聊得太久了,他們“削足適履”,互相說服,達成了“可笑的共識”。

塔勒布認爲,某些經濟學家、新聞記者和行業權威的言論是有待商榷的。因爲經濟學家和行業權威以讓人信服的姿態幫助人們省去了思考的時間,人們不需要自己掘地三尺就能得到答案;而新聞記者只提供讓人興奮或憤怒的信息。這些人的臉上都寫着一句話:我已經替你思考過了。出現這樣的情形,皆因我們正活在當今的互聯網時代。





在媒體打造的“權威”的鼓勵下,人們做出的選擇,可能比其他任何形式的思考路徑得出的結論都要糟糕。權威論和經驗論一樣,很容易讓人們得出某種觀點時覺得自己已經思考過了,事實上他們只是在問題的表面如蜻蜓點水般淺嘗輒止,並未深入思想的底層。那些手握“真理”居高臨下的傢伙就屬於這種情況。





人們習以爲常的“淺思考”和“深度思考”是一對水火不容的冤家。深度思考是看透事物的內在規律,進行系統深入的思考,並做出正確決定的思維能力。它能夠排除掉80%的次要信息,找到隱藏在事物表面之下的內在邏輯,從而幫助人們做出有利於自身的決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