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誌·千秋叩問】曾國藩真的是一個掙扎在煉獄中的“苦人”和“可憐蟲”嗎?

        今天,在漩渦初級中學一教室的書櫃裏,我發現了一本書:王充閭的《千秋叩問》。隨手翻開書,第一篇文章《用破一生心》,專講曾國藩的。之前讀過《曾國藩傳》,也就很想看看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如何看待曾國藩的。

        在作者王充閭看來,曾國藩就是一個悲劇人物,就是一隻可憐蟲:

        只要翻開那部《曾文正公全集》瀏覽一過,你就不難得出結論,他是一個地地道道、不折不扣的悲劇人物,是一個終生置身煉獄,心靈備受熬煎,歷經無邊苦痛的可憐蟲。

        古代詩人,如唐朝的李賀等,冥心孤詣、搜腸刮肚,苦苦吟詩,但這種苦飽含着無窮的樂趣,因而不覺其苦;苦行僧們,持齋受戒、面壁枯坐,苦苦修行, 但這種苦飽含着信仰的力量,反而甘之如怡。王充閭認爲,曾國藩的苦不同於苦吟詩人,也不同於苦行僧,是一種貞婦守節的苦,靈魂破碎,人性扭曲:

        而“中堂大人”則不然,他的靈魂是破碎的,心理是矛盾的,他的忍辱包羞、屈心抑志,俯首甘爲荒淫君主、陰險太后的忠順奴才,並非源於什麼衷心的信仰,也不是寄希望於來生,而是爲了實現現實人生中的一種慾望。這是一種人性的扭曲,絕無絲毫樂趣可言。從一定意義來說,他的這種痛深創鉅的苦難經驗,倒與舊時的貞婦守節有些相似。貞婦爲了掙得一座族表節烈的牌坊,甘心忍受人間最沉重的痛苦;而曾國藩同樣也是爲着那塊意念中的“功德碑”而萬苦不辭。

          王充閭認爲,曾國藩一生如此痛苦,幾乎毫無樂趣可言,都源自於“功名”兩個字。

        他自從揹負上從儒家那裏承襲下來的立功揚名的沉重包袱之後,便墜入了一張密密實實、鉅細無遺的羅網,任憑你有孫悟空那樣的沖天本領,也難以掙破網眼,逃逸出去;何況,他自己還要主動地參與結網,刻意去做那“綴網勞蛛”呢!隨着讀書漸書,理路漸明,那一套“立德、立功、立言”的終極追求,便像定海神針一般把他牢牢地鎖定在無形的煉獄裏。

        真真“功名兩個字,用破一生心”,一生爲“功名”所累的曾國藩,確實可憐又可悲!

          看完這篇文章,心中百味雜陳。之前所看《曾國藩傳》一書裏,曾國藩幾乎是一個能人、完人、聖人,這篇文章裏,他又成了一個悲劇人物,一個可憐蟲,一個靈魂猥瑣、人性泯滅的機器人……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立場不同,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也就不同,甚至大相徑庭。

        曾國藩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物?或許再隔上個一百年,纔會看得更清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