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志·千秋叩问】曾国藩真的是一个挣扎在炼狱中的“苦人”和“可怜虫”吗?

        今天,在漩涡初级中学一教室的书柜里,我发现了一本书:王充闾的《千秋叩问》。随手翻开书,第一篇文章《用破一生心》,专讲曾国藩的。之前读过《曾国藩传》,也就很想看看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如何看待曾国藩的。

        在作者王充闾看来,曾国藩就是一个悲剧人物,就是一只可怜虫:

        只要翻开那部《曾文正公全集》浏览一过,你就不难得出结论,他是一个地地道道、不折不扣的悲剧人物,是一个终生置身炼狱,心灵备受熬煎,历经无边苦痛的可怜虫。

        古代诗人,如唐朝的李贺等,冥心孤诣、搜肠刮肚,苦苦吟诗,但这种苦饱含着无穷的乐趣,因而不觉其苦;苦行僧们,持斋受戒、面壁枯坐,苦苦修行, 但这种苦饱含着信仰的力量,反而甘之如怡。王充闾认为,曾国藩的苦不同于苦吟诗人,也不同于苦行僧,是一种贞妇守节的苦,灵魂破碎,人性扭曲:

        而“中堂大人”则不然,他的灵魂是破碎的,心理是矛盾的,他的忍辱包羞、屈心抑志,俯首甘为荒淫君主、阴险太后的忠顺奴才,并非源于什么衷心的信仰,也不是寄希望于来生,而是为了实现现实人生中的一种欲望。这是一种人性的扭曲,绝无丝毫乐趣可言。从一定意义来说,他的这种痛深创巨的苦难经验,倒与旧时的贞妇守节有些相似。贞妇为了挣得一座族表节烈的牌坊,甘心忍受人间最沉重的痛苦;而曾国藩同样也是为着那块意念中的“功德碑”而万苦不辞。

          王充闾认为,曾国藩一生如此痛苦,几乎毫无乐趣可言,都源自于“功名”两个字。

        他自从揹负上从儒家那里承袭下来的立功扬名的沉重包袱之后,便坠入了一张密密实实、巨细无遗的罗网,任凭你有孙悟空那样的冲天本领,也难以挣破网眼,逃逸出去;何况,他自己还要主动地参与结网,刻意去做那“缀网劳蛛”呢!随着读书渐书,理路渐明,那一套“立德、立功、立言”的终极追求,便像定海神针一般把他牢牢地锁定在无形的炼狱里。

        真真“功名两个字,用破一生心”,一生为“功名”所累的曾国藩,确实可怜又可悲!

          看完这篇文章,心中百味杂陈。之前所看《曾国藩传》一书里,曾国藩几乎是一个能人、完人、圣人,这篇文章里,他又成了一个悲剧人物,一个可怜虫,一个灵魂猥琐、人性泯灭的机器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甚至大相径庭。

        曾国藩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或许再隔上个一百年,才会看得更清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