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責任家庭》共讀12

01尊重情緒,而非給予規則。

別人做的正確與否,跟自己有什麼感受,其實是兩回事。別人沒有做錯,不代表孩子就不應該有不好的感受。

這一節裏的兩個例子,也重新刷新了我的認知。如果是我遇到這樣兩位媽媽,我也會爲他們點贊,可能也會忽略掉孩子的感受和看不見那評判的操控。反思生活中,我其實有時候也在這樣用,比如跟寶寶說“沒關係,沒關係,他不是故意的”根本沒有去看見孩子的感受,還有當孩子不當行爲時,問孩子“好孩子是什麼樣子的呢”這也是在用評判操控孩子,這是不尊重的溝通

幸好讀了今天的內容。看見孩子的感受,像與同事朋友一樣尊重的溝通。

02匱乏式養育給孩子帶來一生的捆綁。

現在在我們身邊極度窮養,其實是比較少的。匱乏確實會帶來自卑和無助。但是適度的窮養帶來的延遲滿足和自我創造能力,也是有用的。所以應該是各有利弊吧,只是看怎麼去用。

應該說物質上的匱乏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在心理上匱乏。

我的堂妹,我姑媽家的教育方式就是,不斷給孩子洗腦:你要用功讀書,爸爸媽媽沒本事,我們家的條件都沒有幾個舅舅家好,只有你努力讀書纔有出息…然後妹妹確實很用功,後來港科大研究生畢業,現在北京工作。雖然也算成功案例,但是想起妹妹,我總是有些心疼的,覺得他揹負的太多。

然而叔叔家的堂弟,家裏條件確實好很多,但也確實讀不了書,大專畢業,現在跟着叔叔做生意。

所以,誰的人生又容易呢,所以也不知道怎樣是好是壞。眼前我們都只能給出我們認爲是好的東西。

03專注是每個孩子本性中潛藏的能力。

專注力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在愛和自由的澆灌下自然發生的,它是每個人本性中潛藏的能力,不去破壞就是最好的培養。

不去破壞,就是最好的培養。很認同

04孩子遭遇重大創傷,父母怎麼辦?

父母要記住重要的一點:即是在危急時刻也要儘可能保持生活的完整和規律,孩子對事情危急程度的判斷,往往是根據父母的緊張程度。

父母做好“容器”

後記:做個普通人,享受平凡的幸福。孩子們這一代,不需要求生存,他們需要的是生活,所以他們應該有能力享受平凡的幸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