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國企改革二十大定律

定律一:國企改革重組最重要的支撐,事實上是資產證券化,而資產證券化的本質是賦予流動性。

定律二:混改是解決當前市場發育不成熟不完善的好東西,是一個國企持續和社會資本合作的長效機制,最終目標是通過開放式重組、企業上市、員工持股、引入基金進行產權制度改革、引入戰略投資者,最終打造一個強有力的有機供應鏈、產業鏈、生態鏈。

定律三:“國資委+兩類公司”所形成的“鐵三角”是新時代下國資國企改革的關鍵,對於一段時間裏的國資責任、功能、價值、作用的發揮至關重要,絕不是“淡馬錫”或“管資本”所能概括的!

定律四: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相當於地方的“主權基金”,就是解決地方國資的錯配,資產的不透明問題。其核心作用是調結構、促轉型,戰略核心是資本運作戰略,管控的核心是“正面清單+負面清單+促進子公司制度建設”。

定律五: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戰略核心是產業升級,它需要跳出企業做產業,把產業做健康、強大、創新、綠色、生態,以實現高就業率、高效益爲使命。

定律六: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管理資本、資產、產品,國有資本投資公司也是管理資本、資產、產品,但是落腳點完全不同,二者差異最主要在落腳點上。

定律七:供給邏輯的必要條件是土地、資本和人才,但核心仍是制度和創新。通過對要素的創新性、結構性、原理突破性組合,以駕馭所締造的全新價值。

定律八:國企的非市場功能是政府最大的依賴,但一定要記得這個非市場化功能也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過市場化手段來發揮。

定律九:國企必須從做項目、做工程、服務於政府等集中的大客戶半閉運作形態,走向運用經驗能力完成普適性產品的狀態,打造可分佈式運作的產品或解決方案。

定律十:經開區去管委會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介入是大趨勢。後者介入園區能更直接、更準確地進行資源聚合,形成優勢結構。從某種意義上講,介入後的園區更是一種創新促進器和投資實驗室,很好地解決了創新動能培育問題。

定律十一:園區的定位是產城融合及創新驅動的高地,發展趨勢是高度差異化、扁平化、開放化。具體來看,不同地區、不同類型園區發展路徑的高差異化,同一園區在管理上逐漸扁平化、開放化、去行政化,多級園區之間整合與區域大園區管理之間會逐漸一體化、融合化。

定律十二:未來會出現很多像張江高科這樣的在全國範圍內進行鋪開的園區公司,通過與地方合作設立子公司、孫公司進行區域拓展,形成全國化、產業化的平臺公司,發展上市。一家管理平臺可以託管或入股很多園區,甚至會出現生物、無人機等專業類的園區。

定律十三:園區不僅要探索產業,還負擔着探索未來(未來交通、地下管廊、海綿城市、高密度城市、生態城市)的功能和任務,探索未來產業打造、互聯網下的智慧城市、智慧社區、智慧醫療、智慧教育,將未來城市在園區內建設、示範出來。

定律十四:國企的基金大躍進已經造成巨大的隱患,最突出的問題在於沒有創新戰略、轉型戰略指導,大量泛LP投資堆積成的投資短期化、跟風化、無戰略、弱戰略。

定律十五:母基金模式解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即國有企業不管有多少子孫公司,不能虧損,不能低於預算。該模式讓國有企業利用母基金作爲其中一個管理單元,只管母基金的投資方向,母基金年化收益等,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避開了較爲複雜的管制難題。

定律十六:全域國資經營,國有企業所持有的資產是國資,本地資源、區位、資產、殼資源、市政公用設施是國資,還有其他各種古怪的,如地方、水、陽光、空氣、傳說,甚至連人都是國資。將這些對象進行市場化開發和經營,使之產生全域資產經營及收益,這是全域國資經營最大的意義。

定律十七:目前走市場化道路是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擺脫困局,發揮積極作用的關鍵和唯一可行方案。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要努力將管控、投資、融資三者結合起來深入貫徹市場化加強創新最終推動平臺科學、健康的發展。

定律十八:地方投融資平臺的改造背後,有一箇中心線索,即圍繞着以人爲本的人居環境、人居發展、人居品質展開。

定律十九:黨建進入公司治理是從純美式的股東價值最大化迷局走出,平衡員工、客戶、社會、產業、股東等多者利益,探索多元利益平衡下的可持續,使社會價值、產業價值、顧客利益、員工利益、股東利益的動態長期平衡。

定律二十:控股權不等於控制力,沒有控制力的控股權是沒有用的,需要主動進行控制力的全方面打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