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迎接優等的自己》有感

畢淑敏一直是我喜歡的女作家,記得沒有步入社會前,在家鄉的圖書館無意中翻閱到她的一本書《破解幸福密碼》,當即決定買下,回家慢慢看。

在看完汪曾祺先生《生活,是第一位的》時,尋找新書便看到了這本《迎接優等的自己》,當時迫不及待就想翻看,奈何自己看過的幾本書都還沒有寫過讀後感,便暫時放下。

看完一本書,不寫篇讀後感,總覺得心裏空落落的,看過的文字就如煙霧,轉眼飄散。而寫讀後感就不一樣了,至少記下了讀書時的感受,再回憶起來,也會有所記憶。

前幾天帶孩子去圖書館時,趁他坐着看書沒有亂跑的功夫,我趕緊到書架上拿起曾閱讀過的一本書《願你一生清澈 明朗》,花了半個小時寫完一篇讀後感。

看了眼孩子,發現他正意猶未盡。我雖有點心累,但休息片刻,又覺精力迴歸。隨即又返回書架,拿起不久前閱讀過的兩本書《活着本來單純》、《生活,是第一位的》接連寫下兩篇讀後感。

寫第一篇時是輕鬆的,第二篇稍微喫力,第三篇,已不知該如何表達。濫竽充數,勉強了事。

寫自己的感想對我來說手到擒來;描述書中內容,需要思維集中;講述心中思想,卻乏乏可陳,寥寥無幾。不論如何,能動筆,總比一言不發要好。

寫完後,感覺頗爲神清氣爽,至少又讀完了幾本書,接觸了幾位名人,傾聽了片刻他們的言談,心靈又增加了幾分充實。

不讀書的人生,無所事事。讀書的人生,便有所期待。渴望在書中又發現點什麼新知識、新思想、新趣味,而感受不一樣的喜悅。

《迎接優等的自己》我幾乎從頭翻到尾,是迄今爲止看得最爲仔細的書,摘抄的內容也是最多的。在摘抄的過程中,無意中發現搜狗輸入法還有一個特別的功能——文字掃描,這一發現讓我得意很久。這意味着我終於不用逐一輸入了。

每每摘抄,可能需要花半小時去輸入文字。文字掃描這一功能,大大的爲我節省了看書的時間,可以更多的去理解書中的文字。

消化一本書是需要時間的,讀懂一本書更需要內心的沉澱。《迎接優等的自己》我看得喫力,對書中內容也相對模糊,無法滲透。

全書從十方面入手,分別爲人生.命運——身體.生命——青春.理想——親情.友情.愛情——婚姻.家庭——男人.女人——情緒.心理——自然.社會——讀書.寫作——隨思.雜想,涵蓋內容之廣令人咋舌。更令人詫異的是作者文字間傳遞的思想,讓人感慨如此理性,睿智,令人應接不暇。

書中最令我感興趣的是情緒.心理、讀書.寫作這兩部分內容,最打動我的是以下幾段話:

魔由心生。時時檢點自己的心靈寶庫,可以儲藏勇氣,可以儲藏智慧,可以儲藏經驗和教訓,可以儲藏期望和安慰,只是不要儲藏“應該”。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心可以流血,自己就能撕下衣襟止血。心可以撕裂,自己能夠飛針走線地縫合。
給自己寫信,和自己說話,關注自己的內心,這是一個良好的習慣,它不斷地提醒你在飛速旋轉的生活渦流中,找到圓點和中心。這個中心不是別人,就是你的思想和感受。如果脫離了自我,一切美好的想法都成了泡沫。
讀書的過程實際上是“想”書,是思索和記憶的體操。重在領略自己所未知的東西,把自己的知識之網修補得更加縝密,使它能夠覆蓋更遼闊的水面,捕獲更多的魚。
寫文章也像做菜一樣,火候很重要,鹽很重要。當然菜葉子的新鮮、調料的正宗也很重要,但最要緊的是生熟和鹹淡這兩件事。
心之澄明,筆則清爽。心之溫潤,筆則淳美。心之剛正,筆有風骨。心之睿智,筆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心胸包羅乾坤萬象,筆下流淌天地風雲。
寫作的人,把皮膚的面積擴展了,在承接着大自然的寒熱和世態炎涼的同時,感知着更遼闊更恆遠的歷史氣候和更深邃空前內在的人性溫差。

曾幾何時,我被自我束縛,揹負沉重的心靈枷鎖,而覺透不過氣。開始寫作後,我意識到這是一個可供喘氣的窗口,我在文字中肆意表達,毫不在乎他人眼光。雖然我明知自己寫下的某些文字是不適宜公開的,但我卻依然固執地將它們發表出來,見陽光,經風雨,錘鍊成型。

一個人的文字需要經過錘鍊,一個人的心更需要經受歷練。或許是我經歷得太少,一些簡單的事物在我眼裏看來如此複雜,以至久久難以放下。

在文字中,我獨自遊弋一年,當我意識到人的痛苦即使深挖也依然沒有盡頭時,我果斷地掉轉了自己的寫作方向——讀書、寫讀後感。只有放下對痛苦的執念,才能對痛苦釋懷,不被痛苦所折磨。

讀書、寫作是一條相對光明的路,至少在這條路里,你不會遭遇人生的溝溝壑壑,卻有可能在書裏發現人生中溝溝壑壑的真相。任何事物都有起因,找到萬物的根源,方能成就自我,歷練人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