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引導與陪伴

曾經我認爲以爲家庭教育就是高質量陪伴,所以最近一段時間一直在如何運用高質量陪伴,做到不嘮叨,不批評,不指責不評價,不抱怨,固然家裏的氛圍更融洽,還是陪伴的,親子關係更舒服,也能夠做到鼓勵和孩子的進步看到優點,但是這個就已經是滿足於現在的狀況了嗎?

高質量的陪伴只是在彼此的關係上更好啦,就好比我們要做一桌子的菜, 這個桌子上呢,有豐盛的菜,然後, 高質量陪伴呢,就相當於是我們的桌子的4條腿,把這個架構給做好了,那如何來做出一桌子美味的菜餚還是說只是做普普通通平平淡淡的菜餚,這個就好比是孩子的人生,然後要把這個菜做的很好很美味的話,這就是廚師的手藝了,而這個人就好比是家庭的父母,是五星級廚師還是普通餐館的廚師,他做出來的菜品的品質也肯定是不一樣的。


作爲父母我們是要當五星級的廚師還是要當路邊的餐館的廚師呢?這個過程就相當於是引導,引導的水平、引導的高低和父母的知識水平,他的思維層次,以及他的方法,有很大的關係。

專家說,要想讓孩子成爲做某一件事情,那父母必須具備這方面知識,提前三年來進行學習,當父母已經學會了融會貫通,那麼他的孩子在這方面就會起步。

所以我們要去讓孩子彈鋼琴,那我們父母自己是否具備有鋼琴的知識和鋼琴的技法呢?家裏是否有音樂的氛圍呢?現在很多人只是爲了素質教育,把孩子送進培訓機構,一個星期只上一節課那就只有一個小時,父母在後面看手機,回到家不能引導孩子練習,只拿個棍子在後面,這達不到有效的引導孩子,讓他回到家裏頭必須要去練習,在這個練習的過程中,父母是否營造了這種鋼琴的氛圍呢。

試想如果一個家庭,她的爸爸媽媽也會彈鋼琴,和一個家庭中他的爸爸媽媽不會彈鋼琴,那出來的成績是顯而易見的。


所以學任何東西都是如此,你想要孩子學會跳繩,那你自己要先會跳繩;你想要孩子學會練習寫好字,那家庭裏做父母是否可以練字呢?如果你想要孩子在閱讀上有所發展,那家庭成員中父母是否愛好讀書呢?家庭中是否有藏書呢?

言傳身教,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不僅僅是在品德上,行爲上還有思維方式上,這些生活習慣上都需要。父母成爲孩子的榜樣,孩子的成長,父母也要與時俱進的成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最忌諱的是父母今天說這樣明天那樣,沒有一個有規律的環境和語言,這樣給到孩子就是一種混亂的錯覺。如果說,父母進門之後,把鞋子擺得整整齊齊,天天如此日日出,那這個孩子他一定會如此,越小給孩子灌輸孩子的學習能力越強。

再說思維方式的引導,如果一個孩子,他在青春期時他表現出一種負能量負情緒,負面的思考方式,那我想,這個家庭也是這樣子的。昨天聽到一個故事說孩子在高三,經常是父母讓她去上學,他就威脅媽媽,你要給我買什麼東西我就去,以這樣的方式來對待。


我們可以想象在她孩子小的時候,他是否也接受過這樣子的一種交換,那你去上鋼琴課,你去上古箏課,你去跳舞,我就給你買糖買玩具。長此以往,孩子自然而然就習得了這種交換的交易的方式。

一個樂觀積極的孩子,他的父母肯定也是一個樂觀積極的思維方式;一個不怕困難的孩子,他的父母肯定也是一個不怕困難的思維方式。

據說居里夫人曾經給他的孩子,定下了4個, 不怕黑夜,不怕雷電,不怕壞人,不怕疾病。論語中提到:勇者無懼!只有我們是一名有勇氣的人,勇敢的人,他就不會去懼怕生活中的苦難,而束縛了自己前進的步伐,父母也可以在育兒上看到自己的困難,而不是選擇放棄,而是選擇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往前衝,這就是教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