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靜心打通經脈去除百病

一、經絡出問題,人才會生病

1、經絡究竟是什麼呢?

中醫學認爲:經絡是人體氣血的通路,是經脈與絡脈的總稱,起到溝通內外、貫穿上下、聯繫左右、網絡周身的作用,將外在筋、脈、肌、皮、五官、九竅與內在的五臟六腑等連成統一的有機整體。凡人體內行於深層縱行較大的主幹脈爲經脈,行於淺層橫行較小的分支脈爲絡脈。中醫認爲:“經脈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也就是說,生命是否存在,取決於經絡。疾病之所以發生,是由於經絡出了問題;疾病之所以能夠治療,也是由於經絡起了作用。

最早論述人體經絡的書是《黃帝內經》。《黃帝內經》中寫到,經脈可分爲正經和奇經兩類。正經有十二條,即手、足三陽經和手、足三陰經,合稱“十二正經”,是人體內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奇經有八條,稱“奇經八脈”,其中任脈走行於人體前正中線,統管全身各陰脈;督脈走行於人體後正中線,統管全身各陽脈。

十二經脈:

手太陰肺經:手太陰肺經起自中焦(腹部),向下聯絡大腸,回過來沿着胃的上口貫穿膈肌,入肺臟,從肺橫行出胸壁外上方,走向腋下,沿上臂前外側,至肘中後再沿前臂橈側下行至寸口,又沿手掌大魚際外緣出拇指側端。

主治的疾病主要有:各種急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哮喘、咳嗽、胸痛、鼻炎、咽炎等。

手陽明大腸經:起自食指橈側端,沿食指橈側端上行,出於第一、二掌骨之間,進入兩筋(拇長、短伸肌腱)之中,沿前臂橈側進入肘外側,再沿上臂前外側上行,至肩部,然後向下進入鎖骨上窩,聯絡肺臟,通過膈肌,入屬大腸。

主治的疾病主要有:感冒、發燒、頭痛、支氣管炎、面神經炎、面癱、牙痛、耳鳴、耳聾、三叉神經痛等。

足陽明胃經:從頭部開始,經脖子、胸、腹、下肢一直到足尖,經穴主要分佈在頭面、胸腹第二側線及下肢外側前緣。

主治的疾病主要有:胃病、消化不良;頭面疾病,如痤瘡、黃褐斑、頭痛、牙痛等。

足太陰脾經:循行部位起於足大趾內側端,沿小腿內側正中線上行,沿大腿內側前緣,進入腹部,屬脾,絡胃,向上穿過隔肌,沿念道兩旁,連舌本,散舌下。

主治的疾病有:胃病、婦科、前陰病及經絡循行的其他病症。

手少陰心經:從心中開始,屬於心臟與其他臟腑相連的繫帶,下過膈肌,連絡小腸。心經有一分支從心臟的繫帶部向上挾咽喉,而與眼球內連於腦的繫帶相聯繫。

主治的疾病主要有: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如心痛、胸悶、心悸、心煩、癲狂、腋腫、肘臂攣急等症。

手太陽小腸經:起於小指外側端(少澤),沿着手背外側至腕部,沿着前臂外側後緣直上,沿上臂外側後緣,繞行肩胛部,向下進入缺盆部,聯絡心臟,沿着食管通過橫膈,到達胃部,屬於小腸。

主治的疾病主要有:頭、項、耳、目、咽喉病;熱病、神經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如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聾、目黃、頰腫、咽喉腫痛等。

足太陽膀胱經:從內眼角開始(睛明),交會於頭頂。從頭頂分出到耳上角。其直行主幹從頭頂入內絡於腦,復出項部,分開下行:一支沿肩胛內側,到達腰中,屬於膀胱;另一支脈從肩胛內側分別下行,經過髖關節部,沿大腿外側後邊下行。

主治的疾病主要有:泌尿生殖系統、精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的病症及本經所過部位的病症。

足少陰腎經:起於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湧泉),沿內踝後進入足跟,沿腿肚內側上行股內後緣,通向脊柱,屬於腎臟,聯絡膀胱。

主治的疾病主要有:婦科、前陰病、腎、肺、咽喉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如:咳血、氣喘、舌幹、咽喉腫痛、水腫、大便祕結、泄瀉、腰痛、脊股內後側痛、痿弱無力、足心熱等病症。

手厥陰心包經: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向下通過橫膈,從胸至腹依次聯絡上、中、下三焦。

主治的疾病主要有: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如心痛、胸悶、心悸、心煩、癲狂、腋腫、肘臂攣急等症。

手少陽三焦經:起於無名指末端(關衝),向上出於第四、五掌骨間,沿着腕背,向上通過肘尖,沿上臂外側,上達肩部,向前分佈於胸中,向下通過橫膈,從胸至腹,屬上、中、下三焦。

主治的疾病主要有:頭、耳、目、胸脅、咽喉病,熱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如腹脹、水腫、遺尿、小便不利、耳鳴、耳聾、咽喉腫痛、目赤腫痛、頰腫、耳後疼痛、肩臂肘部外側疼痛等症。

足少陽膽經:起子目外眥(瞳子髎),向上到達額角部(頜厭),下行至耳後(完骨),沿着頸部行於手少陽經的前面,到肩上交出手少陽經的後面,向下進入缺盆部。

主治的疾病主要有:頭、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熱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如口苦、目眩、瘧疾、頭痛、頷痛、目外眥痛、缺盆部腫痛、腋下腫、胸、脅、股及下肢外側痛、足外側痛、足外側發熱等症。

足厥陰肝經:起於足大趾,沿着足跗部向上,沿着股部內側,繞過陰部,上達小腹,再向上通過橫膈,沿着喉嚨的後面,向上進入鼻咽部,連接於“目系”,向上出於前額,與督脈會合於巔頂。

主治的疾病主要有:肝病、婦科病、前陰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如腰痛、胸滿、呃逆、遺尿、小便不利、疝氣、少腹腫等症。

奇經八脈:

奇經八脈是督脈、任脈、衝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的總稱。

奇經八脈交錯地循行分佈於十二經之間,其作用主要體現於以下方面。

其一,溝通了十二經脈之間的聯繫。

其二,奇經八脈對十二經氣血有蓄積和滲灌的調節作用。

督脈:督,有總督的意思。督脈行於背正中,六條陽經都與督脈交會於大椎,能總督一身之陽經,故又稱“陽脈之海”。主生殖機能,特別是男性生殖機能。

任脈:任,也就是擔任的意思。任脈行於胸腹部的正中,與全身所有陰經相連,凡精血、津液均爲任脈所司,故有“陰脈之海”的稱號。任脈能妊養胎兒,與女子經、帶、胎、產的關係密切。

正常生理情況下,經絡有運行氣血、感應傳導的作用;而在發生病變情況下,經絡就成爲傳遞病邪和反映病變的途徑。

2、經絡通暢則百病不生

《黃帝內經》明確指出,經絡具有“營陰陽、行氣血、決死生、處百病”的作用。

經絡暢通,氣血運行正常,人就不會生病。相反,經絡不通,各種疾病也就隨之而來。其根本就在於經絡。

由此可見,經絡對於人體的健康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人類如果不想出現疾病,就必須隨時讓我們的經絡系統保持暢通。這就好比一條公路,如果發生擁堵,車輛就會行駛不暢,於是產生各種問題;交通順暢,車輛在行駛中也會感覺比較舒服。這與人的經絡系統是一樣的,每條經脈線就像一條公路一樣,經絡通,人就會感覺舒服;不通,則會發生問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要生病了”。所以,爲了使經絡系統保持一種暢通的狀態,每個人就需要隨時疏通自己的經絡。

二、暢通的經絡需要:清靜心。

一切七情六慾都會破壞清靜心,從而破壞經絡的正常運行。


五臟六腑和七情六慾的關係

中醫理論中講五臟主五志,人體情緒變化對應各個臟腑的功能狀況,每個臟器對應哪些情緒呢?

心主喜,喜散氣,不可過度(喜破心經之氣)

許多心臟不好的人羣,遇到特別高興的事,哈哈一笑就離開了,因喜則氣散,過於高興的時候,耗散心氣,高興是件高興事,但是過度的高興,也未必是件好事。

肝主怒,肝不好愛發脾氣(怒破肝經之氣)

多數女性在月經前後容易發脾氣。這是因女性以血爲主,以肝爲先。當女性來月經的時候,血往下行了,血行於下,而氣浮於上,氣血不平衡,氣有餘便是火,因此,月經前後女性愛發脾氣。女性在月經來的前後,要注意調養自己的情緒,不要過怒和鬱悶。過怒和鬱悶都不符合正常的生理狀態,時間長了,就會產生疾病。

脾主思,思慮過多傷脾胃(思破脾經之氣)

脾主思就是說過度憂慮的人的脾胃就會出現問題。經常用腦的人羣,他們的脾胃功能都比較差。因爲飯後,氣血運行於胃,助於消化。如思慮則會運行於腦部,時間長了則會影響脾胃功能。

肺主悲,過悲則傷肺(悲破肺經之氣)

過度悲傷,總是哭可導致肺臟疾病。經臨牀總結,肺臟疾病患者多會愛哭,肺和悲這個情緒直接相關聯。

腎主恐,恐則腎氣散(恐破腎經之氣)

腎主恐,恐跟腎有直接的關係。常常會說把誰嚇的“屁滾尿流”,這句話是由一定道理的。因爲腎控制二便,當一個人過度恐懼的時候,腎氣就散了,腎的固攝功能就差了,腎的固攝功能一差,大小便就失禁了。

中醫說的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志的變化和人的五臟是休慼相關的。因此,一個人只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纔會更久的留住自己的健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