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志玲覺知生活】:我們能從與孩子的衝突中瞭解到什麼,看到自己的行爲是如何在助長着我們自己的問題(心視界社工組織心理成長沙龍小記)

昨天在心視界社工中心的心理課堂,接近臨盆的2胎媽媽帶着孩子來聽課,真的很讓人感動,這可能就是心理課堂進社區方便的地方。

每次去社區講課,看到家長們願意把生活中的困擾拿出來講,同時把所學的用到生活中去,是一羣誠實於心的人聚集在一起探討。

這一週的主題是我們能從與孩子的衝突中瞭解到什麼,先讓大家把平時在生活中孩子互動的時候的一些衝突困擾列出來。從大家所關注的,所困擾的問題出發,更能夠貼合到大家的需要,也更願意讓自己參與進來。形成這樣的一個學習團體,而不只是說,更多的是示範,這和我們在生活中做父母也是一樣。是示範給大家看,而不是講給大家聽。

從大家所提的問題來看,有2胎孩子因爲表揚另一個,沒有表揚自己而生氣,晚上睡覺要分別陪幾個孩子,家長自己很累,而且費力不討好,不知道怎麼辦?

我們都習慣於在是非對錯裏,很容易在表揚一個孩子的時候,另一個孩子感覺到不重要。我們很容易證明說,你這麼大了能做到是應該的,或者是說你也要表揚,可是孩子還是不滿意,因爲這樣孩子並不覺得自己重要了。

當我們放下那些是非對錯,照顧好自己的無力感的時候。我們會看到的是一個不開心,需要被關注的孩子。

在演練的過程中,是真正的照顧好了自己的感覺,讓自己安下來。不那麼急於的去證明自己做的是對的,只是去看到這個孩子不開心了,讓你感到不開心,真的很抱歉。並不是在事情層面我們做錯了什麼,而是和孩子在感受層面的在一起,真正看見孩子這個人的感受,在感受層面共情,孩子就安下來了。當然這也不是一個技巧。是自己的心真的到了的時候就願意去做的。,而且是放下那個結果。

還有一個問題是,爺爺奶奶的教育理念不一致,爺爺溺愛孫女,奶奶害怕放縱,影響了孩子的視力。

而照顧好自己的心,給孩子提供一個和諧溫暖的家庭環境,給孩子做示範,不斷的滋養到孩子,比指責抱怨爺爺有效得多。只要我們想要讓爺爺改變,就會陷入到一種權力鬥爭中。而孩子在看到我們家長在爭吵的時候,其實是很不開心的,會有很多的內疚感同時因爲不能照顧好自己的內疚感,反而做出更偏激的事情,這是我們內心的一條運作的規律,心理動力。

有晚上12:00孩子不睡覺,媽媽越着急,孩子越不睡,不知道怎麼辦?

其實媽媽越擔心孩子太晚歲影響健康,而我們不能照顧好自己的焦慮的時候,也把焦慮傳遞給孩子了,孩子更加睡不着。

如果我們能夠意識到,其實當孩子這麼晚不睡的時候。自己也會有很多的無力感。我們不是對這個感覺起反應,而是能照顧好這個無力的感覺, 也能夠真正看到那個並不開心的孩子。和孩子誠實的表達自己的焦慮和擔憂,對自己的情緒負全責,孩子觸碰到了媽媽的脆弱,她的心也會安下起來。心安了,也就睡着了。


有孩子讀高一了,嫌學校的進度太慢,想自學,結果又沒有持續的跟上進度,媽媽很焦慮。

這裏看上去是一個孩子學習的問題,實際上反映的是孩子在學校裏面過得並不是很開心。孩子不開心的時候,總是在製造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如果我們只是去解決問題,只要那個製造問題的情緒根源沒有被覺察到。孩子就會不斷的創造問題,所以其實問題他只是一個線索,一個信號。

在和孩子媽媽演繹的過程中。我用兩種不同的方式跟媽媽互動,第1種是當我沒有照顧好自己的焦慮的時候。一個勁的在那裏解釋,一個勁的想要證明自己是個很盡職的媽媽。

孩子更加煩惱,更加煩躁,更加不開心,更加失望了。

那當我演繹一個帶着覺察的媽媽,先照顧好內心的焦慮和恐懼,真正的關注孩子的內心。孩子對媽媽的一頓指責,抱怨,嫌媽媽太慢的時候。不是急於去證明自己已經盡力了,而是看到這個孩子,他其實在那一刻是多麼的希望媽媽的出現。這一刻他是多麼的無力。

當我能夠看到這個孩子下面的這個無力,無助的時候。關心的就是這個孩子這個人的感受,而不是在事情層面去弄個是非對錯。不斷的證明,解釋。

事情真的不重要,贏了道理,輸了感情。

如果只是真正的去關注這個孩子,關注這個人的話。誠實的表達自己的脆弱。表達脆弱不是讓孩子來聽我的哦,就是去覺知到其實我的內心是真的有一份心碎的痛。

當我和孩子有心與心的連接的時候,孩子的心也安下來了,當時看到這位媽媽眼淚都出來了,我自己也是酸酸的。

真的是發現沒有愛去不了的地方,照顧好自己的心比處理好那個問題重要得多。

透過跟孩子相處時的衝突,看到自己習慣性的模式。同時透過暫停一下,把注意力收回來,誠實的去表達自己的焦慮和擔憂,同時對自己的情緒負起全責的時候。那個衝突,也因爲不舒服的感覺流動,問題也自動消失了。

假設我因爲孩子的某個行爲我不高興了,然後我像以前一樣過度的反應了,我們可以不斷的對自己的行爲有一個覺察,不斷的審視,看看我的行爲是如何在助長着我們自己的問題繼續循環。

當然現實一點來講,做父母的成長真的不會是幾個小時,幾天,不是幾個月就發生的,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所以如果要讓我們做父母的,能夠成爲孩子正向的,有持續性的,有一致性的行爲的示範,一個榜樣。需要給自己一些時間和耐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