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橘

近讀韋應物詩作《故人重九日求橘書中戲贈》,覺得有趣,便抄錄下來。詩是這樣寫的:

憐君臥病思新橘,試摘猶酸亦未黃。

書後欲題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

此詩亦題作《答鄭騎曹青橘絕句》,作於韋應物爲蘇州刺史任內。故人鄭騎曹在重九日寫詩求橘,詩人奉詩作答。騎曹是個官名,最早語出《晉書·王微之傳》,有成語“騎曹不記馬”傳後,大意是指有名士習氣,卻不理事務的人。這裏的鄭騎曹也應該是詩人的鄭姓名士朋友。因臥病在牀,寂然無聊,便想起自己的老友韋應物來。古人寫詩,是有所爲有所不爲,也就是說,有的可以入詩,有的不可以入詩,能寫進詩裏的一定是詩人認爲雅趣而有深意,否則,是不復贅言的。寫詩求橘,只是個噱頭,更多的是自己病中懷念故人才是真,於是詩人韋應物接到求橘詩後,就非常認真地做着一連串的準備工作,再鄭重其事地寄橘回詩,言懇意切,詩中還特意說,我很想和當年的王羲之一樣,多送給老兄些橘子,並奉上一帖雲:“奉橘三百顆。霜未降,未可多得。”

這是非常雅緻的一件事,由病求橘引發一連串的事,在文人墨客中間都這麼雅意綿綿,實在讓人豔羨。首先韋應物在蘇州任內,公務繁忙,收到故人的求橘詩後,一點也不怠慢,先是“憐君臥病”,着一“憐”字,其間情深意懇盡現,次而“試摘”,覺“猶酸亦未黃”,很是歉意,甚至責怪滿樹橘子怎麼不早點成熟呢,我朋友都在病中,想喫幾個橘子卻偏不黃,真急死我了。當然這話詩人是不會明說的,但完全可以看出詩人真願意早點寄橘慰友,以解饞故人的“思新橘”。詩人畢竟是詩人,遲有遲的好處,你看晉人王羲之不也遇到同樣的尷尬事嗎,一紙奉橘帖送到友人手中,怕是比三百顆橘子還要來得珍貴吧,書法這麼優美,話語又這麼暖心,讓人真是欲言又止,欲罷不能啊。

注意,此處的洞庭不在湖南的洞庭湖,而是蘇州的洞庭山,有前洞庭後洞庭,都是產橘的名地,過去一直爲貢地,故人思念洞庭的橘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但這三百顆究竟是多少呢?古人怎麼都好提這三百顆呢?韋蘇州要說,王羲之要說,就連一路顛簸的蘇東坡貶謫到荒蠻的嶺南後,不說生活的艱難困苦,而是樂在其中,津津有味地哼着“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此詩一出,直氣得那些小肚雞腸,整日使壞的奸侫小人們翻白眼了吧。真要是每日喫上這三百顆荔枝,不是把一肚子的“不合時宜”喫爆,怕也要喫個“上火窩心”。說到這兒,我有些好奇,特意搜索了一下古人的“三百顆”,結果有幾十條詩詞“聯綴”,看看內容,基本上都是與柑橘荔枝相連。如黃庭堅“日擘輕紅三百顆,一味甘寒”、“贈我甘酸三百顆,稍知身作近南官”、“書後合題三百顆,頻隨驛使未應慳”,有李彌遜“未放茶甌三百顆,夢魂先過小長汀”,有曾幾“想見霜林三百顆,夢成羅帕一雙珍”,等等。我卻更喜歡楊萬里的“老饕要啖三百顆,卻怕甘寒凍斷腸",既可以想見出好喫的老相,又能想象到老來欲啖又止的顧慮心態,真是喫相百態,心思萬重呀。真要“老饕”三百,怕是誰也受不了。對此,古人筆下的“三百”,不過是個“概數”,一味強調之“多”罷了。

韋應物早年豪縱不羈,橫行鄉里,鄉人苦之。15歲起以三衛郎爲唐玄宗近侍,出入宮闈,扈從遊幸。安史之亂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職,始立志讀書,少食寡慾,常“焚香掃地而坐”。

後爲洛陽丞、京兆府功曹參軍、鄠縣令、比部員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蘇州刺史。世稱韋江州、韋左司或韋蘇州。一生之中,有三十多年是輾轉於地方任內,勤政愛民,並時時反躬自責,爲自己沒有盡到責任而空費俸祿自愧。"身多疾病思田裏,邑有流亡愧俸錢。”這是韋應物晚年任蘇州刺史時寫給朋友的詩句。其實韋氏晚年生活拮据,身無餘錢,在蘇州任職期滿,居然無川資回京候選,只能寄居於蘇州無定寺,不久就客死他鄉。求橘一詩就是寫於他的晚年,因而特別深情,寄予作者的同情而又不露痕跡,只是一味的延用王羲之的雅意來,真要是等待到“滿林霜”後,作者也未見得能買得起“三百顆”以寄,不過是說句好聽的話罷了。可以肯定的是,寄橘再多,也有盡時,深情一詩,卻是其味無窮,綿邈不盡,如果沒有此詩傳後,再深情的酬答也無人知曉,更別提時逾千載,遠隔重山了。有了這一求一答的互動,生活的美意便穿雲破霧來到每一個讀者面前。

如今,我們對於柑橘並不陌生,可謂是尋常之物。從柑橘的青蔥四季,到橘樹開出細白小花,清氣飄蕩,再到果結青青,枝綴橙黃,都是那樣牽動着自己的童年過往與故土鄉情了。

其實廬山亦盛產柑橘,除家家戶戶栽種在自家的房前屋後外,當時的星子各鄉村都有集體橘園,以蘇家壋和蓼花橘園最爲有名。一到春天,黃白小花一開,引來無數蜂蝶,在早春陽光的催促下,散發出陣陣清香,坐在綠樹叢中,置一壺清茶臺上,一邊品茗,一邊賞景,實在是再愜意不過的好事。秋風一動,滿園的金黃點點,果綴枝頭,如漫天星斗,墜落人間。古代就有“漩樞星散爲桔”的傳說,其大意是說天上的漩樞星散落下來化爲人間之橘。在古人的心目中,橘子已不是人間凡品,而是天仙所食之果。

廬山西海易家河柑橘、南豐蜜橘都是當地的名品,每次上市,總能看到流動橘攤或固定的水果店打着易家河橘子的廣告。店主駁開新鮮金黃的橘瓣展露在攤位上,任由過往的客人親嘗。新鮮的頁瓣橙黃通透,果汁飽滿,一口下去,甜爽微酸,口水頓湧,有時一兩個橘子下肚,仍覺得不過癮,平實的價格讓你不買上十斤八斤,還真不好意思。

今年“十一”前夕,西安的朋友小碎突然爲我寄來一箱水果,打開一看,是最新培育的獼猴桃,家人說,是平生喫到的最好喫的獼猴桃。不久前,青海的朋友祝先生也爲我寄過來當地的特產黎麥,亦爲我平生未聞之物,試着製成的雜糧粥降糖效果奇好,我爲朋友的深情相寄感動,無有詩答,聊作此文,以致謝忱。

想到韋蘇州的朋友在病中思橘,要是知道今日橘子的甜爽與豐富,一定也豔羨不已了吧,而我豔羨着古人的雅意與深情卻也是發自內心深處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