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十

看着书架上还没拆封的书,上面已有薄薄的灰尘,这些书都是几年以前购买的。

我买书有冲动,看见感兴趣的书名或翻几页感觉想看,立刻想拥有。一旦真拥有,刀枪入库,也失去想立刻看书的冲动。

每每走到书架跟前,看到这些原封未动的书,心里总会涌出一个念头:“有时间再看吧”。可这时间,好像总也腾不开,真不知时间都到哪里去了?

同样每天24小时,为什么《快速阅读术》作者印南敦史,可以每年阅读700本书?平均一天阅读1.9本。想想都惊人,他是怎么做到的?

阅读的秘诀是什么?

据统计,人类的一生呼吸次数高达6亿次~7亿次。想象一下,一个人如果只吸不呼,这个人还会生存吗?

人如果只是一味阅读,一本书连续阅读十天,人内心会产生疲倦心态,如果阅读后再回首已读内容,记忆模糊,有时根本记不住前面说的什么,对这本书而言,也就读不下去了。

读书和呼吸同理,只吸不呼不行,只呼不吸也不成;读书相当于吸气,写作相当于呼气,有读有写让读书才变的有意思起来,从被动变主动。

如何读?才能解决阅读障碍?怎样写?才能让读书更有意思?

首先阅读理念的改变,“仔细阅读”是从小学开始灌输的一个理念,看书时一字不拉地阅读,已印在脑里,阅读速度缓慢,带来后面一系列的阅读问题。

提高阅读速度,避免阅读中的无用功。

读书相当于吸气,而写作相当于呼气,最简单的呼出法,就是摘录。

呼吸阅读法就是:

1、一行采集,将书中最具魅力的片段摘录下来,这些片段能打动你的心。

2、一行精华,书中最精彩的一行,摘录下来,

3、一行评论,回味重要段落,留住对“那一行”产生共鸣的原因。可凭一行感想,唤醒一册记忆。

为什么说边摘抄边阅读可以实现快速、深入阅读?

一行采集,不用记忆,已摘录,随时可翻阅,少了记忆负担,阅读轻松;一行精华,读书之魄,凝于一文。此处深入思考。一行评论就是深入思考的结果。

当读书在寻找“那一行”时,一边阅读一边像探险,带着兴趣阅读,轻松愉快。

不像传统阅读,阅读后的思考像完成任务,凡是任务自带负担,阅读就不轻松了。不轻松就会产生懒惰思想,拖延时间,最后阅读失败。

摘录时有些工具和简单方法:

文档里,首先记下日期、书名、作者,然后摘抄一行精华,字幅30~40字为好。

笔记本(大小A5)将一行采集和一行评论写下。利于今后回顾,获得自己阅读的角度,

明确了角度,就可以以它为标准,区分哪些部分不重要,哪些部分重要。从而加快了阅读速度。

定期对阅读笔记回顾,所学所看通过笔记和摘录又加深了印象。

如此阅读,甚好。

2020-11-18 周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