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提升人生效能

什麼樣的人需要心理諮詢?

據深圳網發佈消息,中國抑鬱人數已多達9500萬,年齡段也越發低齡化,自殺人口中大部分是有抑鬱症症狀。

大家會提出疑問,這是怎麼啦?


據研究:猶太人是我們公認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人口,多達150位,而中國只有23位。

猶太人他們除開學習之外,他們信仰基督教,每個週日會去教會,懺悔,唱詩,祈禱,還有各種節日活動,讓身心靈得到協調一致。

我們週末是帶着孩子輾轉於各個培訓班,遊樂場,疲憊興奮,焦慮匆忙,吵雜喧鬧,心不能安定,第二天又進入緊張的週一。

長此以往,只進行了智力教育,對於情緒、心理都沒有得到釋放,精神上沒有了寄託,這不是一個完整的個體。

怎麼辦?

如果我直接提出做一個心理諮詢,你會不會有異樣的眼光?你會不會擔心別人說你有病?

可能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覺得心理諮詢啊,去見一個心理諮詢師,醫生或者是建一個心理諮詢師,那麼這個人肯定是有問題有毛病。

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子,什麼樣的情況下需要去做,需要和心理諮詢的專業人士聊一聊。

在我們學過的心理諮詢的分類中,有一般心理問題和嚴重心理問題,還有一個神經症,精神病就不屬於心理治療範疇了。

一般心理問題,就是在一個月之內,可以自行解決的問題。有人說如果一個月能自己緩解的,那我還找心理醫生幹什麼?我自己不是就可以治癒了嗎?

的確是的,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另外一種情況,如果在這一個月中你不能夠治癒的話,也很有可能會發生什麼? 

就像一個人生病,剛開始的時候可能就是鼻塞,流鼻涕,打噴嚏,最多就是一個感冒,長期以往這個感冒沒有被解決,會導致什麼樣的狀態?


 我們的情緒也是如此。一般心理問題就是大部分是由情緒所產生的壓力、情緒困惑,造成自己 各種負面的情緒(自責、無助、焦慮、易怒、抱怨、孤獨、失眠等)中不能夠自拔。

有的人可能會說我找個地方吐槽吐槽完了就好了,有的人可能吐槽完就好了,但是有的人呢,他沒有經過適當的調節,他一吐槽就被別人給懟回來了。知道那是一種什麼感受嗎?可能越吐槽心裏越發慌。

假如這個時候你身邊有一個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他能夠接納你這個狀態,能夠迅速做到共情,將你從這個負面的情緒中釋放出來,你就可以得到一個不一樣的感受。然後再對事情做一個引導,你的人生效率就會發生很大的改變。

所以我們的心理是需要定期做保健。

心理諮詢做一次就可以了嗎?

當然,那遇到類似的問題,我們可以舉一反三,可以搞定。 心理諮詢師通過幾次的諮詢溝通目的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來訪者能夠開心快樂用在這個過程中學到的技術幫助到自己,更好的生活,以便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我個人從09年開始就接觸心理學,考三級,考二級,一直走在個人成長個人的學習的路上。在這個過程,自己不斷的去提升,因爲生活中有很多很複雜的問題,特別是生育了孩子之後,自己成長速度稍慢一點,一不留神就會掉到坑裏去了。我們都說孩子一天一個樣,當你的成長速度比不上孩子成長的速度的時候,你很可能就成爲了孩子前進路上的絆腳石。

打個比方,孩子上學了。我們接上孩子的第一句話,你會跟孩子說什麼呢?

有人這樣問嗎? 作業寫完沒有?考了多少分?計劃什麼時候開始寫作業?大約多久可以寫完?這是一個智商高的媽媽常用的方法。曾經的我也是如此。

 一個好媽媽可以是一個好的心理諮詢師;但是一個好的心理諮詢師,不一定是一個好媽媽。

所以你對待孩子的過程就是你作爲一個心理老師工作的過程,心理諮詢師先對來訪者是要有共情的能力的。


接到孩子那一刻可以說:今天開心嗎?我看到你臉上的笑容,有哪些開心的事情可以跟媽媽分享呢?還有嗎?有沒有比較特別的事情?

當孩子說出自己開心的事情和不開心的事情的時候,我們要感同身受,真是難過,當我們去共情孩子的情緒的時候,孩子可能會感受到被接納,一旦被接納,她的安全感就起來了。讓他感受好的時候,他就努力去做他該做的事情。

孩子在學校呆了一天,他肯定有一些情緒狀態發生,接納孩子的情緒直接讓他去學習一種狀態,除非這個孩子有足夠的,強大的內心,它能夠自我消化自己的快樂,不開心,否則不是每個孩子放學都可以,很容易的進入寫作業的狀態。所以我在接孩子回來會喫一點東西,聊聊天,那是屬於我們倆的“特別時光”。 

如何恰當去感受到對方的情緒?

 可能很多人一提到,你看到我你的感覺如何?他可能會出進入一種評判的狀態,而你很聰明,你很幽默,這些都是說對方的特點,是帶有評判的語言。

什麼是感受呢?就是喜怒哀恐。頭腦特工隊裏的情緒小人,這是人的最基本的情緒感受,是最真實,不可否定的,都需要被看到,被接納。

每種情緒所帶來的能量都不一樣。喜是創造的能量,怒是保護自己領地的能量,懼是保命的能量,哀是結束一種舊狀態進入一種新狀態轉折的能量。每一個基本情緒狀態都能衍生很多種複合情緒,需要我們仔細去識別。

比如 喜,可以有開心、快樂、喜洋洋,喜出望外,爽,這也是中國文化區別於國外文化的特別之處,語言更豐富,情感更細膩。

我們時刻通過這幾種情緒去和孩子、身邊的人分享,他的感受一旦被識別,就有被理解的感覺,彼此之間就會有一個懂的鏈接。在當下社會,每個人都是負重前行,希望彼此都有個相互支持陪伴的鏈接。


所以正常人他是否很容易進入感受呢?看看你身邊有沒有這樣能夠理解你情緒狀態的人,如果沒有趕緊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是不是和他聊一聊,重要的時候可以給他支付一定的費用,讓他的付出讓你有所獲。

也歡迎大家加入我的社羣鏈接我,我是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我願意在這個,在你困惑的時候陪你一起面對困難,接受這個挑戰,不僅給你提供育兒的方法,還提升自我的成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