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回憶:一個人的狂歡(三天兩夜八千字)

南宋詩人范成大有詩云:“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於我而言,來杭州的動力,不是西湖風景、西湖龍井、抑或杭州絲綢,而是我的偶像蘇東坡。

這位大才子,不僅在文學上登峯造極,更是爲官清廉造福百姓。在官場浮沉,依然堅守自己。遇百折而始終豁達,顛沛流離卻不失樂觀。如此有才又極富人格魅力的人,讓我怎能抗拒?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能讓偶像誇口盛讚的地方,我當然好奇。臨行前上網做功課,發現與杭州有關的名人很多,立即肅然起敬起來。

除了蘇東坡,也曾在此爲官的白居易,同樣將杭州視爲第二故鄉;大才子李叔同,即後來的高僧弘一法師,在西湖邊的虎跑寺受戒出家;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濟公活佛,在靈隱寺出家;元代畫家黃公望在此創作了經典名作《富春山居圖》;以梅爲妻、以鶴爲子的宋代隱士林和靖,在西湖邊的孤山隱居二十年;北宋皇子趙構,被金兵追擊逃難到此;《水滸傳》裏的武松,在杭州混江湖並死於此地;魯智深在杭州六和寺出家;岳飛父子被秦檜害死在杭州大理寺風波亭;女英雄秋瑾,埋骨於西泠橋畔;《白蛇傳》裏的白娘子與許仙,在西湖的斷橋相會;才技超羣的杭州歌妓蘇小小......

這是怎樣的神奇土地,能裝載如此衆多的人物和故事?這是怎樣的佛教聖地,讓它獲得千佛之城的名號?這又是怎樣的富庶之地,連馬可波羅都稱之爲“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天城”?

一小時的機場大巴之後,已是下午,終於把大包小卷安置在酒店,我迫不及待地開始了一個人的杭州之遊。

現在回想此行,我心裏十二分的滿意。從景點選擇、食宿安排,到天氣情況、身體狀態,都稱心如意。無論問路還是與店家聊天,都感受到溫暖熱情。還意外地偶得一段茶店花絮,結識了新朋友、學習了新知識、接觸到新的有趣世界——茶葉和印石。

客觀地說,單論風光,勝於杭州西湖的中國湖泊不在少數。許多人來過都說失望,就是一個水天不清的大湖嘛。確實,到杭州,如果只看表面風光,肯定沒勁兒。認識杭州的正確打開方式,必要好好了解每一處景點背後的人文歷史、人物故事和作品。要知道,繞西湖一週的十幾公里,遍佈着文化遺蹟和名人吟詠。

而且,奔波着在西湖十景打卡以證到此一遊,真不能說明欣賞到了此景的真容。因爲,西湖十景中,有好幾個是都必須在特定時間纔可能看到的特定意境。

比如:

三潭印月:是一元人民幣上的經典圖畫。平時去看就是水裏三個小小的塔狀物,不明所以的人一定失望。之所以叫三潭印月,必須是中秋之夜,明月當空,三個小石塔的圓洞裏點上了燈燭,洞口用薄紙糊上。月照塔,塔映月,水裏映出三十三個碎月。這時你來欣賞,纔算是真正看到此景真容啊。

斷橋殘雪:那是傳說中白娘子與許仙相遇的地方。許多人站上去留影,卻不知道它爲什麼叫斷橋。斷橋的真容,是要在大雪過後,石橋拱面上的雪已經消融,而橋兩端的白雪還沒融化,登高遠望之,似斷非斷,故稱斷橋。

雷峯夕照:並不是上了雷鋒塔就行,而是要在晴天的日落時分,到長橋去,遠觀雷鋒塔。

麴院風荷:顧名思義,要在荷花盛開,或者至少也是荷葉正盛時去欣賞。

下面跟着我的路線同遊吧:

行程概覽:

一共三天兩夜。第一個半天:淨慈禪寺、雷鋒塔、從西湖南線的花港觀魚,坐夜遊船到二公園,湖邊散步,和朋友晚餐。第二天是寺廟之旅:飛來峯、靈隱寺、永福寺、天竺三寺,晚上逛清河坊、南宋御街,在茶店聊天入夜。第三天只有上午,參觀西湖北線的西泠印社。

第一天下午:淨慈禪寺、雷峯塔、花港觀魚、坐船西湖夜遊

從機場趕到酒店安頓好,已是下午三點,​打車直奔淨慈寺。

淨慈禪寺:在南屏山上,和雷鋒塔相對。寺不大,以南屏晚鐘和濟公別院而聞名。

淨慈禪寺是公元954年五代吳越國錢弘俶爲高僧永明禪師而建。數次毀於戰火,現在鐘樓的一萬公斤的大鐘是1986年新鑄的。

入口左側是濟公別院,殿前有濟公爲了重建淨慈寺用於運送木材的古井。

濟公(1148年—1209年):南宋高僧。初在國清寺出家,後到靈隱寺居住,隨後住在淨慈寺,破帽破扇,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舉止似癡若狂,卻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一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只爲點醒衆人身體只是表相,心纔是根本。

從淨慈寺出來,對面就是雷鋒塔。塔內供奉着珍貴的佛螺髻發舍利。

有人對是否有必要上塔爭論不休。對我來說,在雷鋒塔上欣賞到的西湖日落,非常震憾。儘管現在的塔是重建的,老塔只剩一點殘跡在展出,但既然都到門口了,又是一路電梯無需耗費多少體力和時間,爲何不上呢?

登上雷鋒塔時,正值夕陽,晚霞映襯的西湖,真沒有辜負它那遠揚的聲名。

很多人沒注意頂棚,我好像發現了不爲人知的寶貝,小小的竊喜。

從雷鋒塔步行幾百米可到蘇堤,在蘇堤上步行幾百米是花港觀魚,這裏有一個遊船碼頭。原本想搭船上小瀛洲玩,但時間太晚,只剩一班環湖遊的船了。也行,改變計劃,坐船欣賞西湖夜景,然後在西湖商業圈的二公園下,正好赴約和朋友喫晚飯。

西湖乘船有好幾種:搖櫓船、自划船、自開船、手划船、休閒船、豪華休閒船。船型不同,遊玩的範圍也不同。我坐的是休閒船,船上有廣播解說。

蘇堤:全長近三公里,是北宋蘇東坡五十二歲任杭州知州時,爲疏浚西湖,利用葑草淤泥構築的長堤。上有六橋九亭、桃柳芙蓉,讓西湖有了別樣的風雅浪漫。後人爲了紀念將它命名爲蘇堤。

下面這樣的打卡是我喜歡的,動物和地名。

告訴你一個不會失望的妙招,一定要在日出或日落時分欣賞西湖。白天看,就算晴空萬里,也不及暮色或朝陽下的韻味。

在“花港觀魚”附近的林徽因紀念雕飾。本想站上去拍一張,幸虧找不到人幫忙。想想自己和人家大才女兼大美女相距甚遠,別上去自慚形穢了吧。

超喜歡這樣安靜的感覺,船工雖已準備收工,仍想借最後一點餘暉招攬船客。想象一下,若能和愛人或知己,坐上小船,無需考慮去處,不要擔心時間,隨意在湖面漂盪,該有多美。

發現沒有,雷鋒塔也是夜色中的更美,特別是有西湖倒影加持之後。

至於原計劃要上的小瀛洲,這次沒去成,也不覺遺憾。小瀛洲是湖心一片清淤出來的田字形水塘與堤岸,現在就像個公園,沒有時間不看也罷。

回到熱鬧的西湖商圈,本想看七八點各一場的西湖噴泉,誰知船哥說今年沒有噴泉了。只好一路逛着去赴約,和朋友在銀泰的柒園邊喫邊聊至夜,好不歡暢。

喜歡這樣的交往。分開了幾乎不再聯繫,無需刻意保持聯絡,只管各自精彩去。但有機會見面,又能完全不覺陌生與隔閡,瞬間回到往昔的相談甚歡。當然,這樣的朋友也需要緣分。查過前世關係,我和這位朋友前世竟是業胎關係,難怪我們雖然只曾短暫共事,卻因有共同話題而不覺疏遠。

第二天:飛來峯、靈隱寺、永福寺、法喜寺、法鏡寺、清河坊、南宋御街

據說杭州約有兩千所寺廟,對篤信佛法的我來說,杭州就有了另一層魅力。專門留出這一日拜佛。

我的路線:先看飛來峯的石窟佛像,然後是靈隱寺和旁邊的永福寺,再搭電瓶車去上天竺法喜寺,然後回頭經過中天竺法淨禪寺,到達下天竺法鏡寺參觀。

從上天竺到下天竺距離不到兩公里,體力好又不趕時間的可以步行。我是宅了太久缺乏鍛鍊,體力上能省就省,也不想在交通上花費時間。

飛來峯:蘇東坡道:“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峯”。王安石也有首《登飛來峯》:“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這裏有五代以來的佛教石窟造像多達三百四十多尊。集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於一體。多數鑿於元代。我的重點就是觀賞這些古蹟。

​早上西湖上空霧氣仍重,哪怕在峯頂,也看不到清晰的西湖全貌。再加上,許多人上北高峯是爲了去天下第一財神廟的靈順寺,對我來說,求財並非當下的首要需求。所以沒打算坐纜車上北高峯。

和我國其它地方的石窟造像一樣,這裏的許多雕像也被破壞了。過去年代裏,我們沒能力好好保護這些造像。那些利慾薰心的人活生生把塑像的頭部鑿下來,運到國外去賣錢。這一個個殘缺的傷疤,看得我真是心疼。就爲了自己那點兒好喫好喝,狠心破壞上千年的古蹟,何等狹隘!

布袋彌勒佛:雕鑿於南宋,爲飛來峯造像中最大的佛像龕。

還有三個不同時代的“高僧取經“故事組,包括唐玄奘取經故事。

早起的鳥兒有食喫。來得早真好,人影鮮見。只有一箇中年男子架着手機在拍直播,介紹幾個重點的造像,估計以前做過導遊吧,我跟着聽了不少。旅遊最好還是挑淡季,特別要避開假期。

靈隱寺:這座千年古剎是我國著名的禪宗十剎之一,也是杭州最古老的寺院。東晉時期的印度高僧慧理,發現了飛來峯,在峯北建了靈隱寺,峯南建了天竺三寺。

靈隱寺的佛菩薩像真的精美得令人歎爲觀止。大雄寶殿的釋迦摩尼像是用二十四塊樟木雕刻而成,是我國最大的香樟木雕坐像。大雄寶殿前的兩座石塔,和天王殿前的兩座石經幢,都是五代吳越國時遺物。天王殿內手執降魔杵的韋馱菩薩像,用整段香樟雕刻而成,是南宋初期遺物,是靈隱寺中現存最古老的一尊佛像。寺內還有五百羅漢堂。

時間匆忙,無法細細欣賞每一個角落,四下尋找,並沒有禁止拍照的警示,就用手機拍下來想回頭再看。

至於到底能不能給佛菩薩像拍照的問題,衆說紛芸。我也上網查過,記得在知乎上看到一條回覆,很搞笑,卻有說服力:“樂山大佛沉默不語.....有幾個路過的沒給我拍過照?”

對這個問題,我是這樣想的:如果寺廟有禁止拍照的要求,當然應該遵守。如果沒有要求,拍照本身,並不等同於不尊敬。同樣的行爲,可以因爲初心和發心的不同,而有完全不同的性質。

下面的觀音菩薩像如此精美,拍下來分享給更多人,或者自己過後細看,菩薩定不會怪罪,佛菩薩是修行至大解脫的人,怎會計較這些形式。如果能讓更多人因爲讚歎這美,而親近了佛法,也算是好事一樁啊。

從靈隱寺出來,可以向山上走,去韜光寺,那裏以朝佛、觀日、觀海而著稱。1982年的一場大火讓韜光寺的古建築片瓦不存,現在的都是後來修復的。

我聽說要爬近半小時的上坡路,還有一段長長的石梯,想到後面還有天竺三寺,晚上還要逛步行街,這一天體力實在透支,就打消了念頭,轉而去了永福寺。

永福寺:與靈隱寺同爲慧理祖師開山,距今已一千七百多年。說心裏話,現在回憶,杭州去過的五所寺廟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永福寺。它的建築氣勢雖然遠不如靈隱寺和法喜寺,但佔地卻不小,幾座建築散落於半山中,特別接近大自然,景色絕佳。更重要的是人少,非常幽靜。

大殿在最上面,我走到一半感覺身體有點發虛,突然摸到早餐的兩個茶葉蛋在還風衣口袋裏忘吃了,難怪沒勁兒了呢。可想到這是寺廟啊,嚴格講雞蛋屬於葷的,不該在這裏喫。可如果空着肚子繼續爬,又怕自己會犯眩暈,前後不見人影,我獨自一人暈倒了可咋整?想想佛菩薩慈悲,大人不計小人過,形式是形式,心念最重要。唸叨了幾句,三口兩口就偷着把蛋喫掉了。

遠處走來一個園藝工人,在給植物澆水。我向他打聽往上還有多遠。沒想到他情商超高,一眼就看出我的小心思,大聲鼓勵我:“沒多遠,很快就到了,加油!”

那一刻,很有些感動。我甚至在幻想那會不會是哪位菩薩的化身啊,哈哈。

後來我下山時,遇到上山的人也同樣向我打聽還有多遠,我如法炮製,將愛傳遞:就快到了,加油!

城裏的銀杏還是綠的,山裏的楓葉卻很紅了,黃色的牆壁映襯着紅葉,再以藍天爲底,怎一個美字能形容!

越來越喜歡迎着光源拍剪影,有人眼很難捕捉的意境:

紅紅綠綠,層層疊疊。

半山有個茶院,有閒情雅緻的可以小坐一會兒。

網上的遊記總有永福寺那不怕人的貓,我也遇上了。什麼時候才能自己也養一隻啊。活了這把年紀,連養個貓貓狗狗的願望都一直沒能實現,可憐啊。總也下不了決心,怕自己承擔不起那種牽掛和責任。離家遠遊的時候,它們該怎麼辦呢?能找到放心的託付嗎?

出了永福寺,坐十塊錢電瓶車去上天竺法喜寺。其實步行也就一公里多,但我想節省體力和時間多看看寺廟。

天竺三寺是杭州本地人的上香古道,在一條路上的三個寺廟。天竺三寺分別是:上天竺法喜寺、中天竺法淨寺、下天竺法鏡寺。均和靈隱寺同出一脈,開山祖師都是東晉時期的印度高僧慧理禪師。乾隆皇帝曾爲上中下天竺寺分別命名,並親題寺額。

上天竺法喜寺:規模最大,感覺像過節似的熱鬧氛圍。

看完法喜寺,又坐電瓶車回山下,經過中天竺法淨寺,我沒下車,直接去了下天竺法鏡寺。

法鏡寺歷史最久,是杭州唯一的女衆寺院。剛看完那幾個寺廟,剛一進法鏡寺感覺好小啊。但從後門出去,別有洞天。

法鏡寺後面半山上,有著名的三生石。其實三生石的故事原本講的是隔世不昧的友情、與宿命的神奇,而非大家誤傳的愛情。

據蘇東坡的《僧圓澤傳》記載,唐朝洛陽文人李源,因父親死於安史之亂,發誓終身不當官不娶妻。李源深居洛陽慧林寺,與僧人圓澤和尚朝夕相處,結下了深厚的友情。有一年,兩人相約同遊四川峨眉山。船至南浦,見一婦人在江邊取水,圓澤突然告知李源:“這是我來世託生之處。這位婦人已有孕在身三年,我一天不到,她就無法分娩,如今既然見面,也就無須逃避。三天後,希望你登門來訪,我會以一笑爲信。十三年後的中秋夜,我與你重逢於杭州。”說罷即圓寂。李源又悲又疑,二日之後,往婦人家探視,新生小兒果然見他微笑。十三年後,李源踏遍西湖山水,期待着與圓澤重逢。一日行至杭州蓮花峯下三生石旁,神思恍惚中忽見一牧童唱着竹枝詞緩緩而至,歌曰:“三生石上舊棈魂,賞月臨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往長存。”

出了法鏡寺,有個茶店,若和朋友坐在這,望着一片小茶園喝茶歇腳,一定不錯。我自己嘛,還是回市區找個地方填飽肚子吧。

傍晚時分,打車去了河坊街和南宋御街

曾爲都城的杭州,是南宋的文化經貿中心。南宋御街和河坊街互相垂直,有很多宋朝遺留建築。

是的,這裏是專爲遊客而設的,因此有人各種差評。我倒覺得逛逛無妨,還是有一些東西可看的。旅遊不就是從自己看膩了的地方到別人看膩了的地方嘛。本地人不屑的東西,對外地人來說或許也是樂趣。反正來杭州,晚上不是逛西湖,就是逛街,總比在旅館貓着有意思。

這裏也能看到杭州小喫,雖然網上有人說不正宗,對我這個非喫貨來說,口味是其次,只是感受一下而已。

比如說蔥包燴兒,下圖右下角的,十塊錢買了個喫,似乎就是麪皮夾了蔥和什麼東西。但它位列杭州小喫之首,背後還有故事呢。

當年,南宋名將岳飛被害,百姓痛心疾首,望仙橋邊有家油炸麪食店,店主眼見奸臣秦檜天天坐轎從店前經過,忿恨不已,於是用麪粉搓捏成兩個象徵秦檜夫婦的麪人,把它們扭在一起丟進油鍋烤壓以泄恨,並稱其爲“油炸檜兒”。很快,市民們爭相購買恨不得一口吞了“油炸檜兒”。爲了避免秦檜起疑,民衆把蔥包檜的檜改成了火字旁的“燴”。

作爲中醫愛好者,在這裏一連看到兩家頗有人氣的中醫館,而且是很有歷史的老字號,清末著名商人胡雪巖開設的中醫藥堂胡慶餘堂、和長年免費供茶的古老國藥館方回春堂。不禁羨慕起杭州人來。又是佛又是中醫,很合我嘛。

偶爾走進旁邊的小巷子,看看本地人的舊民宅。

六零後七零後八零後,咱們的共同記憶:

看到漢服館,很想給自己買一套玩玩,一個熱愛中國文化的人應該有一套民族服飾哈。匆匆轉了一圈,沒發現能讓我心動的。算了,留待機緣到了再說。延遲滿足能帶來更強烈的快感哈。

拍下面這酒鋪,純粹被“西湖醉”那三個字吸引。不知怎麼就想象起東坡先生微醺的樣子。

逛完河坊街,拐進南宋御街的時候,天已黑透。想着既然來了杭州,不買點西湖龍井似乎說不過去。很偶然地走進一家安靜的茶店,沒想到一坐就是幾小時,一直聊天到十點纔打車回酒店,還約好下次要去他們的茶山玩。茶店的故事以後或許會單獨寫一篇。

一夜酣睡解乏,第二天又是元氣滿滿。我喜歡自己這點,不管是快捷旅館還是星級酒店,不挑牀,走哪都能睡眠如常。哪怕晚上喝了那麼多茶,聊得也挺興奮,並沒有入睡困難,估計是這一天運動量夠大吧。

第3天:西湖北線、西冷印社

對於著名的西湖斷橋什麼的,我並沒有特地走上去拍照。在我看來,這種景點,屬於不能不看,去了又沒啥大意思的。

我起得早,時間充裕,酒店位置超方便,地鐵和公交站就在附近。於是我選擇坐公交車去西湖北線孤山一帶轉轉。途中經過斷橋、白堤。就在車上一邊欣賞一邊拍照,也差不多了。

我都說了,看西湖,要麼傍晚,要麼清晨,那纔有味道。看,清晨的西湖,就算有霧氣,灰濛濛的也很有感覺吧。這還是隔着車窗拍的。

超喜歡下面這張,車在停站,終於可以穩穩地拍一張不虛的西湖了,這時,騎車人闖進畫面,那紅色車筐簡直是神來之筆!整個畫面頓時有了生機!

遠遠看看許仙和白娘子相會的斷橋就行啦,看上面密密麻麻的人,真站上去也不見得有啥感覺。

想較於走馬觀花地純看風景,我更喜歡花時間走進當地人的生活,和他們聊天,坐他們的公交,喫他們的小喫,聽他們講講日常。或者,在博物館等地方,和各種專業人士聊幾句,長長書本里找不到的知識。

下車之後,天已經亮透了。感謝老天給了這麼個好天兒!

孤山公園我沒逛,只去了最靠外的西冷印社,想了解一下金石纂刻。

前一天在茶店遇到一位開化妝品店的篆刻藝人,聊了會兒篆刻,還請他給女兒刻了一枚田黃石的印章。對這些中國特有的文化,我雖不懂,也談不上多着迷,但絕對是喜歡看喜歡聽的。

西冷印社裏有兩處賣印石的店,也算是展館吧。我挨個看了一圈,還和店員們聊了許多。對印章的石材多了些瞭解。

金石篆刻可以說是多門藝術的結合,石材鑑賞、書法藝術、篆刻技藝,每一項都可以延伸出很專業的領域。

別小瞧這些石頭,好的要幾千上萬元,是有收藏價值和升值空間的。黃金有價玉無價。同樣,任何純天然的東西都同理。每一塊都獨一無二不可複製。正因爲與衆不同,買這種東西,不光看價格,更要講眼緣,遇到一個喜歡的,就像專爲你而生。

這正是我喜愛純天然飾品的原因。在我看來,​那些可以批量生產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東西,製造再精美,也遠不及大自然的雕琢有靈氣。

如果篆刻師有名,光刻字就值得收藏了。西冷印社的篆刻師收費是,刻一個字一百元。一般的印章是四個字,也就是說,光刻字就是四百元。而且,這裏賣的印泥都得一兩百塊。更不要說選個品相上乘的石頭了。

最後介紹一下住宿:

不同的旅行性質,住宿選擇本應不同。浪漫的情侶之約,更注重酒店的氛圍和舒適。休閒的家庭遊,更注重一家老小飲食起居的方便。這些都可以在青芝塢民宿區找家有特色的民宿,雖然交通不如西湖商圈方便,但勝在住宿本身就是有趣的體驗。

但我這次是一個人,時間緊張,白天都在外面,回來也就洗洗睡了。對我來說,在安全乾淨的基礎上,位置方便是最重要的。一來,我是方向盲;二來,不想在路上耽擱寶貴的時間。三來,靠近景點鬧市,晚上出來逛,心理上更有安全感。

住宿位置,我選擇了西湖商圈的龍翔橋地鐵站附近。離西湖邊最熱鬧的二公園步行不到十分鐘,離河街坊和南宋御街約兩公里,離機場大巴維景酒店站點步行不到十分鐘。西湖銀泰購物中心、知味觀、奎元館、綠茶、外婆家等等餐飲購物就在眼前。

在這個範圍內搜索,我能放心的最便宜的是漢庭酒店(西湖仁和路店),雖然是快捷酒店,但位置實在好,每晚二百起價,我感覺非常超值了。酒店是木質四合院結構的老建築,店員說孫中山等名人住過的,也算是建築文物了吧。這裏最大的問題是沒有電梯,行李多的記得要一樓的房間。

簡單記錄一下交通:

從機場搭武林門線的大巴,車程約1小時,票價20元。到平海路的維景酒店下車,這是離西湖最近的站,步行到西湖約15分鐘左右。

下機後我坐的機場大巴,發現拖着一堆行李還是太辛苦。出來有一段路是沒有機場行李車的,而且上大巴前要安檢,搬我那24公斤重的行李箱上傳送帶,對我這小體格來說,可不是什麼舉手之勞。幸虧有個小夥子好心幫忙搭了把手。如果沒有行李,坐公交真的一點兒問題都沒有,打車不見得比大巴快多少。

下了機場大巴,地圖顯示離酒店步行只有七分鐘,可我卻再也不想拖着行李多走哪怕一步了。見旁邊有個拉客的司機,叫他送我去酒店。司機是本地人,指着前面教我:你這酒店很近,走走就到。見我堅持打車,就說收13塊起步價吧。一邊給我搬行李,一邊嘟囔:“就幾步路,我都不好意思。” 我反而來開解他沒事沒事。

回程果斷選擇了打車,大概一百塊。三天的奔波,夠累的了。老話說“窮家富路”,在外面,照顧好身體最重要。老公要是知道我自己拖着這麼多行李,還不打車,肯定得說我彪。

搭公交:只要在支付寶裏申請一張杭州公交卡,上車掃碼就行。我提前做過功課,已經申請好了公交卡,之前在其它城市也都用過,並不陌生。

可我對機器這些無感的東西常犯健忘症,上車後怎麼也找不着卡在哪了。折騰好半天才翻出二維碼,對着司機旁邊的機器又瞎掃一氣。旁邊一位本地阿婆伸長了手,指指應該掃碼的位置,說:“喏,掃這兒,對嘍!真聰明!”

我聽了直想樂,就我這笨手笨腳的笨操作,還“真聰明”呢!多可愛的老婆婆啊!對杭州人的好感,又加了一些。

雖然,杭州之旅形單影隻,但內心收穫豐盛,猶如一個人的狂歡!期待很快能回來還願,也期待着去茶山體驗一把,親手採摘和製作茶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