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對高效學習方法,才能迅速成長爲職場精英

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很多人都開始意識到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工作之餘,喜歡通過閱讀來彌補知識缺口,但另大多數人感到疑惑的是:爲什麼讀了很多書,依然無法提升工作績效?感覺好像書都白讀了一般。

如果你也有上述困惑,不妨和我一起翻開《穿透式學習》這本書。書中講述瞭如何開啓學習之旅並把所學轉化爲能力等思維方式,同時給出瞭如何高效學習和學用結合的有效方法。

作者方軍是資深互聯網人、跨界學習者,現任快知實驗室合夥人及火幣大學顧問合夥人。跨界於知識傳播、企業管理與新技術領域,他親身踐行知識與實踐的融合,著有區塊鏈技術普及讀本《區塊鏈超入門》、《知識產品經理手冊》、《付費:互聯網知識經濟的興起》等,曾被評爲2017年度中國好書獲獎圖書作者。

01 三種有效方式建立個人知識框架

隨着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習慣利用手機進行碎片化學習,但是往往由於沒有建立起所要學習領域的知識框架,導致學習內容過於分散,無法形成個人知識體系。

所謂“吸附”,就是先有知識框架,再碎片化學習,最終形成個人知識體系的過程。要想形成自己的知識框架,可以通過上系統課程、向師傅學習和學習一本好書三種方式實現。

對於愛讀書的我們來說,可以通過學習一本好書的方式來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首先需要選一本好書,要求所選的書必須專業、全面、便於入門學習。其次就可以實操啃書大作戰了,通過通讀書籍、加深對書中知識點的理解、用PPT 複製知識框架的步驟來把書中的知識框架變成自己的知識框架。

要想構建個人知識體系,除了複製好書中的知識框架並通過碎片化學習充實外,還要運用對照思維來檢驗知識框架,需要通過製作操作清單並按步驟操作,對照每一步操作之前的預想成果和操作後的實際結果,找出差距並修正,通過反覆練習,把每一步都做到極致,才能呈現出屬於自己的完美時刻。

之前一起組織線下共讀會活動的朋友是通過上系統課和向師傅學習的方式構建了自己在人生和職業規劃方面的知識體系。

她先通過參加國內著名的職業生涯規劃培訓,然後邊考試獲得自己的執業證書,邊通過給客戶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諮詢的方式對學到知識進行運用和總結提煉,時常也會和自己之前的導師進行深度溝通,拓展自己的認知,最後成功邁出了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師生涯。

02 多讀書只是停留在了學習的第一臺階

學習的五個臺階分別是:知識學習、練習檢驗、初階實踐、深入學習和高階實踐。現實中大多數人都停留在第一個臺階上,書中說在知識學習臺階忌成爲理論的奴隸,大多數人在閱讀過程中很容易認同書中的理論,而不去深入分析理論產生的背景、適用的場景和通過自身實踐檢驗理論的正誤。

書中講述的投資大師索羅斯的故事讓我們很受啓發,他和一個投資家通過邏輯分析對金融市場的形勢進行推斷,索羅斯看跌,那個投資家看漲,後來的事實證明索羅斯錯了。

兩年後兩個人相見,投資家以爲索羅斯會固執己見,沒想到索羅斯卻及時改變主意,狠賺了一大筆。這個例子是對不要成爲理論奴隸的最好例證。如果把理論分爲:他人的理論、自己的理論和應用中的理論,那麼選擇相信應用中的理論纔是最正確的做法。

在初階實踐臺階,書中強調要先做出可運轉的東西,比如:寫文章,要做到快寫慢改,先寫大框架、觀點、案例,再進行修改和雕琢。否則,很容易讓學到的知識在大腦中空轉,被運用到實踐很困難的假象嚇倒。

爲求知閱讀,分享筆記讀書法很實用,可以以書中一個知識點爲綱,摘錄數十個片段,也可以用自己的話概述全書、某一章或者書中各處討論同一個知識點的內容,還可以將書整體或局部的知識點與自己理解領域的知識體系結合起來,分析這個知識點處在知識體系的具體位置及與其他知識的關係。

03 學會深度學習的有效方法

心理學家艾利克森認爲練習分爲三種:天真的練習、有目的的練習和刻意練習。天真的練習就是重複練習,強調練習的次數和時間,往往只是原地踏步。

有目的的練習相對於天真的練習更進一步,它需要有明確的特定目標、強調專注、及時反饋和學會走出舒適區;比有目的的練習更進一步的是刻意練習,強調導師的指導,並以形成心理表徵爲目標。

書中提出了一個拓展的深度工作公式:工作成果=工作時間×專注程度×有效工具。並給出了有效增加專注時間的方法:深度時間鏡子。通過表格的形式先明確深度工作任務時間統計範圍,然後每專注工作半小時就在表上做個記號,一天結束時計算專注工作總時間,思考如何擠出更多有效工作時間。

我們每個人都要找到自己深度工作的節奏模式。可以每天安排固定時間段堅持深度工作,形成自己的時間安排模式。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就是每天早起先跑步一小時,然後開始寫作,形成了自己的深度寫作模式。

也可以按照新聞記者模式堅持深度工作,像邊工作邊進行寫作等創作的人就可以採用這種深度工作節奏模式,先利用一大段時間完成需要深度思考的部分,形成書籍大綱和目錄,接下來就可以每天抽出一點固定的空閒時間充實每個章節的內容,堅持一段時間後,就能在工作的同時完成書籍的寫作。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實幹,我們需要對這個階段進行收尾,目的是總結經驗,提升自己。比較好的方法是寫一份關於自己學到的領域知識的“個人知識指南”。

要重點關注如何做、選擇自己做過的和小切口開始着手寫、採用清單和列表形式、每個層級包含的內容應該互相獨立和完全窮盡。書中分享了四種寫個人知識指南的方法,分別是:直接寫、一問一答、現場分享和講一次課。

通過寫“個人知識指南”一方面可以幫助自己總結實踐經驗,另一方面還可以作爲我們深入學習的起點。

《穿透式學習》這本書告訴我們:如果把學習作爲一段旅程來說,只有邊走邊看,將從旅程中得到的新發現經過自己的消化吸收,形成經驗性成果,當再返回到現實生活中,發現自己看事物的角度或者生活的心境發生了變化,我們纔可謂從旅行中受益匪淺。

對於工作後學習的我們,同樣不能停留在知識世界這個學習的起點上,只有在確立想學習的細分領域的知識框架後,通過反覆的刻意練習,邊觀察自己邊反思,最終帶着新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指導自己和他人的行動,如此循環往復,我們才能迅速成長爲職場精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