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少數派,每個世代的覺醒與清醒

最近常在深圳
這真是個年輕的城市
滿街都是八九十來點鐘的太陽
什麼時候來
都有一種“同志,我來晚了”的緊迫感

那天在海邊晨跑
躲在公共衛生間檐下避雨
和一個落湯雞小夥兒閒扯:

先行示範區的公共設施真棒!
公廁都有酒店一樣的擦手紙
跑完步還能淋浴
比我們首善還善

小夥子說:
深圳在這些方面是捨得花錢
不花也都給你們北京交稅了(笑)

玩笑歸玩笑
深圳能在一線城市脫穎而出
“絕對長板”就是面對改變時的反應能力
辦事有股子麻利勁兒

一件事出來,哪怕極小

首善是看政策允許嗎?
沒說允許是吧?
那咱辦不了

深圳是看政策禁止嗎?
沒說禁止是吧?
那咱趕緊辦

這些細節上的深圳效率
可能得益於沒有“歷史包袱”
也沒什麼所謂的“世代對立”

世代對立
是一代人與另一代人的對立
但導致衝突的不是年紀
而是信息、經驗,以及價值觀念

說到這個
多少有點兒私心

在這個靠改革起家的地方
身邊的年輕人太多了
總覺得自己像個少數派
就像當年的歐陽修一樣

北宋歐陽修
不僅對古文創作充滿熱情
也在改革中投入了大量精力

當時
政治、社會和外交形勢越來越糟
“澶淵之盟”後
朝廷已經無心無力去解決外患
面對遼國的心態基本就像國足:

打不贏是事實
打得平就算贏

慶曆元年
在新外患西夏的壓力之下
諫官張方平提出:

“宜推曠恩,以示綏懷之意。”

這種說法大概是:

我們應該允許“夏人治夏”
讓“西夏明天更好”

試圖通過懷柔安撫來做好統戰工作
反正只要不刺激西夏
對方就不會大舉入侵

面對“和平、和諧、共存”的建議

宋仁宗的反應是:
 “是吾心也。”

這等於是在朋友圈公開回復:
“懂我!”

在這種氛圍之下
大Boss都頹了
也就很難再約束其他高級政府官員
期待他們有什麼更積極的作爲
整體環境變成:

“能撈則撈、能混則混。”

也就是標準的腐敗公務員心態: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少一事,不如裝沒事

到了嘉佑四年
歐陽修回憶之前的政治狀況:

“國家自數十年來
士君子務以恭謹靜慎爲賢
及其弊也,循默苟且,頹惰寬弛
習成風俗,不以爲非
至於百職不修,紀綱廢壞。”

他說得很直白:

某些人喜歡錶面的風平浪靜
假裝沒看見底下的暗流洶湧

面對改變,總抱持着觀望的心態
面向未來,則以老舊的經驗對待

這樣搞
沒有問題還好,一旦出狀況
就只剩下“麻爪”了

面對改革
當時某位政府官員的態度
今天依然能夠看到:

“每見小兒跳躑戲劇,不可訶止
 俟其牴觸牆壁,自退耳。”

說白了就是:

“我什麼也不幹
 就等着看這些改變失敗。”

這位政府官員不是壞人
甚至還是個德才兼備的帥大叔
沒少爲國家做好事
是誰我就不點名了

但就是這種心態
讓沉痾日久的問題
無法得到真正的解決

以這些長輩的經驗和價值觀
不會傾向於缺乏安全考慮的改變
他們更偏愛穩定和可控

但改變本身就是一種冒險
自然就會產生衝突

這不是對與錯可以簡單劃分清楚的問題
甚至可以說:

我們知道有對、有錯
卻很難真正辨別哪一個是對
哪一個又是錯

有趣的是
歐陽修在當時算是積極的改革者
力挺好友范仲淹的“慶曆新政”
也因爲幫範爺說話
受牽連被貶謫滁州

但是
到了“年輕人”王安石推行新政時
歐陽修卻被視爲迂腐守舊的保守派了

熙寧四年
王安石矛頭直指歐陽修:

“如此人
在一郡則壞一郡
在朝廷則壞朝廷
留之安用?”

翻譯成北京話就是:

“永叔兒,您哪兒涼快哪兒待着去吧。”

你看
世代間的對立
導致的不只是簡單的對立
而是拋棄

在不同的時代
身處其中的我們
未必總能站對自己的位置
也可能在不自知中被後浪淘洗

好在
人性的變化慢到肉眼無法分辨
歷史因此可以被當作一面鏡子

每一個世代,都有人“覺醒”
每一個世代,也都有人“清醒”

覺醒的人未必正確
只是他們來還不及犯錯

清醒的人也未必正確
可能他們忘記了要彌補過錯

(完)

點擊鏈接可以直接聽子心朗讀本文的音頻:

【《我是少數派,每個世代的覺醒與清醒》作者:準風月譚 朗讀:子心】在線收聽_幽谷山茶_荔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