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老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這句出自詩經的詩句
適用於包括今天在內的每一天

不過也有人說
詩句的內涵存在爭議
我沒太關心那些說法
也沒想一定要分清什麼對錯

古文和成語古今意義不同很常見
就像“差強人意”
完全是和現在截然相反的用法
但大家也不會刻意去追本溯源
堅持所謂正宗的解釋
一樣用得很平常自然

我們一起來看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原詩:

“擊鼓其鏜,踊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獨家翻譯:擊鼓擊起來,練兵練起來,圍牆圍起來
    臥靠!我一個人被派到南方)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獨家翻譯:跟隨孫子仲將軍,擺平兩個地方
    臥靠!我不能回家,臥靠!有夠憂慮)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獨家翻譯:臥靠!坐也不是,躺也不是
    臥靠!我的馬竟然不見了
    臥靠!幸虧在樹林裏找到)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公家翻譯:無論生死或聚散,我和你說好了
    要握着你的手,陪你一起到老)

最後這一段
大概就是爭議的所在
前面還在講戰爭的憂愁與無奈
怎麼忽然之間畫風突變
變成浪漫的愛情偶像劇?

如果延續着詩意往下讀
感覺像是裏面的主人公故意把戰馬弄丟
順便向陪他一起找馬的戰友告白:

“說好了哦,要一起到老”

這根本就是浪漫偶像劇
劇名可以是《楊樹林的愛情》
或者是《尋找馬某某》……

但是
有另外一種看法
認爲這段文字是在想念自己家鄉的女友
劇情畫面是這樣的:

主人公一個人在樹林中找到戰馬
可能是看到馬尾想到女友的馬尾(亂講)

主人公應該是覺得
雖然身處廣闊的天地
竟然有一種無處容身之感
唯有遠方女友的懷抱纔是安心的所在

於是
回憶離別時的約定
那時可能也是在樹林深處
握着女友的小手:

“說好了哦,要一起到老”

大概
就是以上兩種說法
因爲主人公說話的對象不明
所以出現“戰友”和“女友”的解釋差異

從古到今
有很多學者提出自己的看法
就像鄭玄支持“戰友”之說
而歐陽修支持“女友”之說

我覺得
支持什麼看法都很好
但把與自己不同看法的人貶低成無知、迂腐
就不太恰當了

當然
對方可能真的是無知、迂腐
但應該用更好的證據證明這一點
而不是用對方站在哪個隊伍之中
來分辨他是笨蛋
還是天才

然後
認爲自己總是站在聰明的一邊

無論如何
偕老這件事
我站在歐陽修一邊

順帶一提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來自《詩經·邶風·擊鼓》
和其他幾首戰爭詩一樣
總讓我想起對遠人的思念

這種情緒
準確的說是一種感傷
在《詩經·小雅·采薇》裏
表現的更爲明顯

主人公依舊是出征的戰士
經歷了頻仍的戰爭與內心的磨難

他風塵僕僕的從戰場歸來
歸途中思念着故土與故人
想象着離開時的楊柳依依
如今見到的卻是漫天風雪

全詩的調子
從離別的柔婉
轉至戰爭的頓挫
最後來到濃郁的感傷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我離開時,楊柳蔥鬱,依依不捨
我回來時,雨雪紛紛,物是人非

複雜的情緒起伏
最終凝練在這十六個字之上

兩千年來
寫柳寄情的詩句不在少數
獨這一句得了柳樹的魂靈

采薇沒有說“特別軍事行動”好與不好
也沒有寫主人公在恨什麼
只寫他愛的是什麼

憤怒與感傷
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情緒

憤怒的人
心底一定有恨在
而我們
只會因真愛而感傷

就像“遠人”
未必是離得遠的人
而是你思念的那個人不在身邊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這句在學術上存在爭議的話
在你我心裏沒有爭議

願天下有情人
執手,偕老

(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