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都推了一把

人們從未經歷過的大時代已經來臨
幸運的是,你我有幸見證歷史
不幸的是,我們要親身經歷

過去能否照進現實?
有沒有這樣一些文字
願意傾聽社會底層的細語
爲我們保留一個時代落幕前後的聲音

張岱的《陶庵夢憶》
記錄了很多明代的生活、消費、時尚和文化
以及世道人心

某種程度上
也刻畫出了盛世衰敗的軌跡

崇禎二年
距離明朝滅亡還有十五年
中秋後一日
張岱乘船從鎮江前往兗州

在太陽落山之際
船正停靠江邊休息

“月光倒囊入水,江濤吞吐
  露氣吸之,噀天爲白”

月光潑灑在江面
水汽蒸騰於半空

光與霧交纏繚繞的景象
讓張岱驚喜萬分
決定順道拜訪金山寺

金山寺的名氣
大約源自兩件事:

建炎四年,梁紅玉幫老公“擊鼓戰金山”
見鬼四年,白娘子救老公“水漫金山”

不要惹女人生氣
她們急了連少數族裔和宗教人士都敢打
根本不把“政治正確”放在眼裏

金山寺兩次高光時刻
皆與女人溺愛老公……(亂講)
皆與水戰有關

問題是
張岱到了金山寺已是二更時分
差不多晚上九點以後
哪一間寺廟會開這麼晚?
996捲到這會兒也下班了

寺廟又不是文青書店或網紅餐廳
越夜越美膩
一羣人排着隊打卡拍照發圈兒
證明自己來過別人渴望前往的空間

金山寺龍王堂
漆黑寂靜
四處無人

月光照在林中
又與剛纔江面上的景況不同
猶如殘雪一般

張岱應該會想:

“月光下竟有兩種美麗…...
  等下我要幹一票大事”

按常理
一般遊客進入佛門清淨之地會保持安靜
夜深人靜更該想到裏面的僧人正在休息
不打擾是最基本的禮貌

但身爲富五代的張岱不是一般遊客
他決定把龍王堂變成LIVE HOUSE
來一場熱鬧的戲劇表演

有錢就任性
沒錢才認命
身邊隨時跟着一批演員、樂隊、服化道老師
對張岱而言是件很正常的事

金山寺見證過戰場的殺伐
生命的凋零在佛陀眼中
只不過是日常代謝

人生如戲
這個安靜的夜裏
張岱決定讓時空回到過去
重演韓世忠擊退金兵的故事

戲亦如人生
戲臺上的角色喚醒沉睡的歷史記憶
將張岱拉進曾經戰勝異族的情感撫慰裏

景物依舊,人事已非
張岱記錄這一次《金山夜戲》的時候
已經是一位失去國家的遺民
所有的明亮皆隱沒在黑暗
所有的快樂皆埋葬於悲哀

金山寺擺戲時張岱揚眉瞬目
更顯得此刻的自己沒落惆悵
他在《西湖夢尋·自序》中提到:

“遙思往事,憶即書之
  持問佛前,一一懺悔”

寫作是對於昔日的懺悔
同時也是對此刻的救贖

“種種罪案,從種種果報中見之”

每一個字
都是沉重的罪與罰

金山夜戲鑼鼓喧天、笙歌匝地
在僧人從睡眠中被吵醒的時候
張岱應該是得意的
就像博取眼球的網紅播主
挑戰不可越過的法律與道德底線
換得短暫的刺激與快感

心靈的腐爛與錯誤
往往同時發生
因此我們始終難以察覺自己的錯誤
更無法阻止腐爛

張岱看見老僧半睡半醒、疑神疑鬼
想要說話卻又半張着嘴巴不敢出聲
只能默默看着整件事開始、高潮
等待一場鬧劇的落幕
他那時一定覺得:

“我會永遠坐在主席臺正中間

然而
二十年轉瞬即逝
寫作《西湖尋夢》的時候
張岱應該有了相反的想法

面對人生
自己也不過是像老僧一樣
只能旁觀,無力參與
更別提改變了

國破家亡後
張岱遁逃至深山之中
想死卻死不了
想活又活不好

已經沒人願意聽見他細弱的悲鳴

順帶一提

在張岱年輕時的文章裏
看不到絲毫對於弱勢者的同情與不捨
只是冷眼旁觀

正如現在的我們一樣
冷眼旁觀他人的痛苦
同時冷眼旁觀國家的衰亡

到了晚年
張岱活在懊悔之中
認爲今日之種種
皆是過去種下的惡果

“國破家亡,避跡山居
  所存者,破牀碎幾,折鼎病琴
  與殘書數帙,缺硯一方而已”

所有的完整與美好皆被破壞殆盡
只剩下殘損衰敗還遺留在自己身旁

張岱活着的時候
提前爲自己寫下了墓誌銘
將自己人格的美好與醜陋都展現在衆人面前

還提出了“七不可解”的內在衝突:
貴與賤,富與貧,文與武,尊與卑
強與弱,緩與急,智與愚

這些二元對立的價值觀
不停拉扯着張岱的靈魂

他始終無法找到一個解釋
無法釐清外在世界與內在心靈的混亂
究竟什麼纔是對的
什麼又是錯的

他害怕死亡
更害怕在死前無法與自己和解

張岱爲自己挖了一個看不見的墓穴
安葬了一具面無表情的屍體
墓穴旁
站着一羣不停說着抱歉的死魂靈

細看來
都是曾經冷眼旁觀的自己

(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